江苏省南通市唐闸中学九年级体育《第1课体育锻炼重在参与》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针对九年级学生,以《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重点讲解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如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等。
-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强调运动前的热身、运动中的正确姿势和呼吸、运动后的放松等环节,以避免运动损伤。
-培养运动习惯:引导学生制定个人锻炼计划,培养持之以恒的锻炼习惯。
2.教学难点
-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难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的严重性,并掌握预防措施,如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过度疲劳等。
-运动计划的制定:难点在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可行的运动计划。
-克服运动过程中的心理障碍: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运动积极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体育锻炼重在参与》的教材,以便于课堂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体育锻炼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用于讲解运动技巧和锻炼效果。
3.实验器材:准备必要的运动器材,如跳绳、哑铃等,供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交流锻炼心得,并安排实验操作台,方便进行简单的运动实验。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系列体育明星的成功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体育锻炼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如运动的基本原则、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体育锻炼的益处,包括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举例说明:以足球、篮球、游泳等不同运动项目为例,说明体育锻炼在不同身体部位的锻炼效果。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及其原因,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3.教学活动(约20分钟)
-运动技能学习:以跳绳为例,讲解正确的跳绳姿势和技巧,让学生跟随示范练习。
-运动计划制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制定一份简单的运动计划。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跳绳比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如跑步、跳远、俯卧撑等,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确保动作规范。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课后记录自己的运动日记,记录运动项目、时长、感受等,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动习惯。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7.教学延伸(约5分钟)
-安排课后小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心得,讨论如何克服运动中的困难。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8.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体育锻炼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文献:介绍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成果,如定期锻炼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等。
-不同年龄段体育锻炼的建议:提供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育锻炼指南,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适宜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传统体育项目的介绍:介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中国武术、龙舟等,以及它们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运动营养学的基本知识:讲解运动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如运动饮食、补充营养品等,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关于体育锻炼的科普文章,了解最新的运动科学研究成果。
-建议学生参加社区或学校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建议学生利用假期参加户外运动,如徒步、骑行等,感受大自然的同时锻炼身体。
-建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瑜伽等,提高运动乐趣。
-建议学生关注运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