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歌的题目读懂作品的表层含义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分析诗歌的题目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排列下来的,在阅读时合情合理地代入,合理地联想,就容易读懂。如:《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阳闻笛》题目用比喻等含蓄手法时更需要注意题目的暗示。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近试上张水部》010302040506有的题目在表明诗歌歌咏的对象,而诗中几乎是不提及的,所以读题很重要。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12345如:《早梅》(迎春故是发,独自不凝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扣一“早”字。《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透出情感。《新沙》为主题作了铺垫。题目中也会出现表现力很强的词(炼字),或是全诗内容的中心,或是情感的暗示,或是为表现主题做铺垫。明白词语的含义一是诗、词、曲中使用的典故二是意象被赋予特定的象征含义三表情感的词语,“悲”、“孤”等能直接表露感情四是特定称谓的词语,如“秋水”指眼睛,“盗泉”指不义之财。2、理清句子的结构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主语后置黄鹤楼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宾语前置月夜杜甫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贺新郎辛弃疾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主、宾换位贺新郎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定语的位置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挪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挪后)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诗句的语境意义01对上下文中的有关词语要联系起来理解02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杜甫03使君高义驱古今,寥落三年坐剑州。04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05联系作者或所写事件的历史背景0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0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农。08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09一进步理解深层含义三、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诗句的意境意义01首先应分析作品中所叙的事、所写的景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形成那种事景所展示的画面,在根据画面去想象作者处于其中会有何样感情。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体会诗句的意境,重要的是脑海中能浮现出作品中所叙之事、所绘之景的画面,能设身处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作者所写之景的感情基调是明快高亢还是阴暗低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02四、?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0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03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0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04伤田家聂夷中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评价诗人的观点与态度要知人论世。所谓“世”主要只诗人所处的时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所谓“人”主要指诗人,他的生平遭遇、思想性格及处世态度。2、把握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或愉悦欢快,或沉痛哀伤,或赞美仰慕,或豪迈闲适,但不管是那一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与观点。因此,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才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观点态度。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四、?评价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