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为主题,结合高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分析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使学生理解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史料解读,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影响的认识。
3.提升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读历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背景及其实质。强调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意识形态对立和军事竞争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冷战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更是一种全面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重点二: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突出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全球战略格局的调整以及世界热点问题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冷战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大影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由于冷战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全面理解。通过设置案例分析,帮助学生逐步分析冷战的多重因素。
-难点二: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影响的深远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冷战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长远影响。通过对比冷战前后的国际关系图景,引导学生认识到冷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使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材,特别是第18课的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冷战时期的地图、美苏领导人照片、冷战相关事件的时间线图表以及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
3.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教学课件,包括冷战时期的背景资料、重要事件和人物介绍。
4.教室布置:设置多媒体展示区,安排小组讨论区域,确保学生能够分组进行讨论和互动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冷战时期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苏两极对峙的态势。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期吗?它对世界历史有什么重要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冷战时期,它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演变”。
2.讲授新知(20分钟)
-第一环节:冷战背景
-教师展示美苏冷战背景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原因。
-提问:冷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哪些矛盾?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冷战的原因包括意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军事竞争等。
-第二环节:冷战过程
-教师展示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提问:这些事件反映了冷战时期的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激烈对抗。
-第三环节:冷战影响
-教师展示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如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萌芽等。
-提问:冷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冷战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为多极化趋势的萌芽创造了条件。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几个与冷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问题示例: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冷战对国际格局的演变有何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并点评。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们对冷战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冷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现象之一,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教材第18课,思考冷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2.收集关于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下节课分享。
3.撰写一篇关于冷战对国际关系影响的小论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文件:如《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等,这些文件反映了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对抗态势。
-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建立与倒塌等,这些事件是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重要节点。
-冷战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如杜鲁门、肯尼迪、赫鲁晓夫、尼克松等,了解这些人物的政策和行动对冷战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冷战时期的艺术作品:如电影《柏林墙》、音乐《冷战之舞》等,这些艺术作品反映了冷战时期的社会心态和文化特征。
2.拓展建议:
-阅读冷战时期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