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历年真题回顾与试题集.docx
文件大小:38.9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3.43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历年真题回顾与试题集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红楼梦》共120回,分为上下两部。

C.《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D.《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女主角。

2.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

B.《三国演义》共120回,以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

C.《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国的主要人物。

D.《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魏国的主要人物。

3.下列关于《水浒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

B.《水浒传》共120回,以宋江、吴用等108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

C.《水浒传》中的宋江是梁山泊的领袖。

D.《水浒传》中的林冲是梁山泊的领袖。

4.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B.《西游记》共100回,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为主线。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

D.《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

5.下列关于《儒林外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

B.《儒林外史》共100回,以范进中举的故事为主线。

C.《儒林外史》中的周进是范进的恩师。

D.《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范进的恩师。

6.下列关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

B.孙悟空会七十二变。

C.孙悟空曾在东海龙宫获得如意金箍棒。

D.孙悟空曾与猪八戒、沙僧一起闯荡江湖。

7.下列关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

B.林黛玉性格敏感,多愁善感。

C.林黛玉擅长诗词歌赋。

D.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8.下列关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诸葛亮是蜀国的主要人物。

B.诸葛亮擅长兵法,智谋过人。

C.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D.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

9.下列关于《水浒传》中宋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宋江是梁山泊的领袖。

B.宋江曾接受朝廷招安。

C.宋江擅长武艺,勇猛过人。

D.宋江与梁山泊的好汉们一起闯荡江湖。

10.下列关于《儒林外史》中范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范进是周进的恩师。

B.范进曾中举,成为进士。

C.范进性格豁达,乐观向上。

D.范进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部小说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部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兄弟的故事为主线。

3.《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部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8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

4.《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部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取经的故事为主线。

5.《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部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的故事为主线。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特点。

2.简述《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及特点。

四、阅读题(每题5分,共10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虽是女孩儿家,但你的才华、你的聪明,却让我自愧不如。”这段话反映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1.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评价体现了他的()

A.自信

B.谦虚

C.优柔寡断

D.傲慢

2.这段话反映了贾宝玉的()

A.喜欢林黛玉的才华

B.嫉妒林黛玉的才华

C.对林黛玉的敬佩

D.对林黛玉的嘲讽

五、古诗文默写题(每空1分,共5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3.《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豪迈态度。

4.《庐山谣》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5.《长恨歌》中,“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