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导论一、名詞解释:1.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是“心理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种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題。江西省09年07月名詞解释題)2.一般心理学——一般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普遍心理的学科,研究措施多采用试验措施,力争定量定性。
3.心理活动——既把审美主体的心理当做一种人类活动,一种人类的精神活动。它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多面的,不是单一的,是互相联络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4.审美体验——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作為一种心理活动,它指向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現。
5.审美心理机制——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接受过程中,語言、视觉、情感、记忆的各自功能和互相联络互相作用。此外还是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二、问答題:1、文艺心理学同文艺学其他分支相比,有什么优势?答:文艺心理学既不一样于文艺社会学,也不一样于文艺哲学,它有自已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措施,它把研究的重点从审美客体转向审美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自上而下”的方法,而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措施,它不是高度思辨和演绎的措施,而是经验的实记的和归纳的措施。与文艺哲学相比,对文艺現象作微观的把握很精确,与文艺社会学比,顾及了文艺活动的所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充足重视了艺术家的个性。
2、文艺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这样,艺术家的心理特性,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的心理流程,艺术伤口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等,就自然成了文艺心理学的重要課題。3、文艺心理学同一般心理学是什么关系?答:一般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关系最為亲密,它在文艺心理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文艺心理学研究离开一般心理学是很难完毕的。同步,它們又是两门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措施和研究对象。一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的特殊心理——审美心理。后者比前者更為复杂和微妙,它有自已鲜明的特性和独特的内容。从研究措施看,普遍心理学更带有自然科学性质,它的研究更多采用试验措施,力争定量定性。而文艺心理学面对情感色彩强烈和复杂微妙的审美心理,更多采用体验和内省的措施,要到达定量和定性难度是很大的。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一、名詞解释:1.审美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的原则。它规定刺激在它可以使立体产生快乐或者痛苦之前必须到达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時间。2.唤醒理论——贝里尼在60年代提出,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的关系理论”。人的审美愉悦是由两种唤醒而得到的:一是“渐进性”的唤醒,它使情感到达合适程度,其过程是紧张情绪的适度递增;二是“亢奋性”唤醒:情感超过可意的程度而剧烈上升,然后在唤醒下退時获得一种解除的快乐。
3.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斥着不容于社会的多种本能和欲望,它們時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层面体現出来。然而,意识的克制作用强迫它們留在潜意识深处。因此,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的东西。4.俄狄浦斯情結(四川省05年十月已考)——是弗洛伊德的著名论点。既人从小朋友時期就有了性的意识,男孩的恋母弑父的情意综,就是俄狄浦情結。(江西省09年7月已考)5.人格构造——弗洛伊德的精神构造的理论,认為人格的构成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遵照顺应本能冲动的快乐原则。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現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性。
6.集体无意识——指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型的贮存。(江西省09年7月已考)
7.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原因,它使个体以其原本祖先当時面临的类似情境所体現的方式去行动。如英雄、大地母亲、智慧老人、魔鬼等都是原型。
8.自卑——阿德勒认為,自卑是人人均有的一种情绪,来源于童年期的弱小和无助,但只有附加的器质性缺陷和社会性的挫伤才会形成一种复杂的情結。
9.镜像阶段——拉康提出的著名理论。既人初涉世界是非主体的,不分化的存在,在我与物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大概 6--18
个月)就进入镜像阶段,人就到达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既婴儿在镜子中看到自已,也就是看到镜像活动与自已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