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
选题依据:黄芪多糖(,)作为黄芪中含量最丰富
的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功能。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
APS由APS-Ⅰ(2000kDa)和APS-Ⅱ(10kDa)两种分子量的多糖组成。通过体内
外免疫活性筛选发现,APS-Ⅱ为免疫活性最强组分。而多糖生理活性的发挥与多糖在
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但是关于黄芪多糖APS-Ⅱ在人体消化道中的变化形式及被降
解后的生理活性并未有人研究。由于多糖内源性干扰物的存在以及高分子量的特点,
多糖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较少。随着荧光和同位素标记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报道
证实,口服给药多糖可以被吸收利用,但是并未能区分其在人体内存在的形式。目
前研究表明,多糖在人体的消化道中会发生降解,降解后的结构和活性均会发生变
化。但由于人体实验成本昂贵且受道德伦理的规范,常用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来研
究多糖在体内的变化形式及生物活性。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体外模拟唾液、胃肠道
消化以及人体粪便发酵的方法,对消化前后产物的变化形式、结构和免疫活性进行
探究,为糖类物质的吸收和糖药代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通过对黄芪多糖APS-II进行体外模拟唾液、胃、肠消化和人体粪便发酵,
探明消化及酵解后产物的结构及其之间的差异,并比较研究其免疫活性,为糖类物
质的吸收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方法:
1.体外消化酵解产物结构表征研究
构造体外消化及酵解模型,对APS-Ⅱ依次模拟唾液、胃、肠消化和粪便发酵实
验。通过检测不同消化及酵解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还原糖含量、单糖组成、分子
量研究APS-Ⅱ在唾液、胃、肠中的变化过程。从消化酵解液中得到唾液消化产物
APS-Ⅱ-SAPS-Ⅱ-GAPS-Ⅱ-IAPS-IF48
、胃、肠消化产物、、发酵产物,通过对其表面
形态和官能团进行分析,探究APS-Ⅱ在唾液、胃、肠消化和发酵后在组分上的改变。
2.探究体外模拟消化后APS-Ⅱ-S、APS-Ⅱ-G、APS-Ⅱ-I的结构
采用甲基化和NMR相结合的方法对糖苷键的连接方式进行确定;采用亲水作用
HILICESI-QExactive-MS
色谱柱()判断是否有聚合度低的寡糖生成;采用确定其
聚合度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对APS-Ⅱ经唾液、胃、肠消化后的产物进行结构研究。
3.探究唾液、胃、肠消化和发酵对黄芪多糖APS-Ⅱ免疫活性的影响
通过对APS-Ⅱ及其唾液消化产物APS-Ⅱ-S、胃液消化产物APS-Ⅱ-G、肠液消化
I
产物APS-Ⅱ-I及酵解产物APS-IF48对RAW264.7细胞增殖、吞噬活性以及释放生物
NOIL-10TNF-α
活性分子、细胞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究体外消化和
发酵对APS-Ⅱ在免疫活性上的改变。
研究结果:
1.本章采用体外模拟消化及人体粪便酵解的方法研究黄芪多糖APS-Ⅱ在唾液、
胃、肠中的变化形式。结果显示:APS-Ⅱ经唾液消化后没有明显变化;在胃肠消化
0-6h中,APS-Ⅱ的Mw从5.956kDa降至3.745kDa,还原糖含量从0.333mg·mL-1
增加至0.348mg·mL-1,红外光谱显示在1649~1029cm-1范围内,吸收峰强度不同,
GlcGalASEMAPS-Ⅱ-G
生成游离单糖和,从而被小肠吸收。在下,中可以观察到
更小的碎片,表面粗糙呈空洞状,空隙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