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反三违安全教育培训.pptx
文件大小:4.06 MB
总页数:49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3.13千字
文档摘要

;;何为反三违;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未经培训上岗,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发现违章不制止;;违章作业:主要是指现场操作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企业实现反“三违”的根本目的决定工作重点是基层车间班组;1、海因里希法则:300:29:1;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岗位培训不到位;1、每天坚持班前班后会反“三违”。

2、利用每周安全日开展反“三违”活动。

3、严格执行三票三制。

4、做好危险源辨识及危险点控制工作。

5、加强班组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高成员业务理论。

6、强化业务技能训练,杜绝“三违”行为。

7、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引导、教育员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1、端正态度,提高反“三违”的认识。

2、认真学习《规程》,掌握安全防护知识。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力戒“三违”行为。

4、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三违”行为的监管。

5、勇于同“三违”行为作斗争。

6、善于总结正反教训,汲取教训,防止“三违”。

7、加强业务技术学习,提高能力,杜绝“三违”。

8、结合岗位实际,制订防范“三违”的措施。;一是不考虑后果的“大胆人”

二是冒险蛮干的“危险人”

三是冒失莽撞的“勇敢人”

四是盲目听指挥的“糊涂人”

五是吊儿郎当的“马虎人”

六是投机取巧的“大能人”

七是凑凑和和的“懒怠人”

八是委屈满腹的“气愤人”;为什么三违久治不愈;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中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从本质上讲,大多数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是有许多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质。这就是事故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对事故防范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就变得十分重要。;2.事故发生的特征之二--潜在性

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然性。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即“隐患或潜在危险”是早就存在的,只是未被发现或已发现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已(最典型的如:大量的违章作业行为长期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条件具备,就会显现并引发事故,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

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上必须要做细、做实。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有相应的准备,都要有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

;二、为什么“三违”久治不愈?

3.事故的成因统计;;出现违章指挥的原因:生产计划不切合实际,盲目追求生产进度;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措施不到位;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藐视安全技术规程,不尊重专业人员、员工的建议,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了解不够,有意或无意地强令或指挥他人冒险作业。

出现违章操作行为的原因:技术水平不高,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明知道时违章行为,但冒险作业;明知道正确的操作方法,但怕麻烦,图省事而采取违章操作行为;侥幸心里严重,明知道这种违章可能要出事故,还采取这种违章行为。

违反劳动纪律的原因:管理不严、有章不循、有章不依、违章不究。一些单位有制度、有规章,都属于表面形式,满足于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但不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发现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的人和事,碍于情面,管理软弱,处理较少,使违规者胆子更大,未违章者纷纷效仿,直至酿成大的事故,给集体和个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发生事故时后悔莫及。

;侥幸心理。有一部分人在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后,慢慢滋生了侥幸心理,混淆了几次违章没发生事故的偶然性和长期违章迟早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

省能心理。人们嫌麻烦,图省事,降成本,总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甚至压缩到极限,降低了生产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尤其是在生产任务紧迫和眼前既得利益的诱因下,极易产生。

自我表现心理(或者叫逞能)。有的人自以为技术好,有经验,常满不在乎,虽说能预见到有危险,但是轻信能避免,用冒险蛮干当作表现自己的技能。有的新人技术差,经验少,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急于表现自己,以自己或他人的痛苦验证安全制度的重要作用,用鲜血和生命证实安全规程的科学性。

从众心理。别人做了没事,我也肯定不会有事。尤其是当一个安全秩序不好,管理混乱的场所,这种心理会象瘟疫一样,严重威胁企业的生产安全。

逆反心理。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的时候,人们常常产生这种心理。把同事的善意提醒不当回事,把领导的严格要求口是心非,气大于理,置安全规章于不顾,以致酿成事故。;;海因里希法则的启示;海因里希法则的启示(续);海因里希法则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