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35.240
CCSL70/84
备案号:119310-2025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2375—2024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
Cityoperationmonitoringindicatorssystem
2024-12-25发布2025-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2375—2024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总体框架、分类及描述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及下辖行政区的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cityoperationmonitoringindicator
城市各政务部门及行业领域运行管理过程中,可以从时间、区域和属性等维度量化、动态表征特定
业务运行状态和能力的数据指标。
指标分类indicatorscategorizationclassification
对城市运行监测指标按其功能、领域进行结构化后的归类。
4指标设立原则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制定遵循如下原则:
a)系统性:以“优政、惠民、兴业”为导向,系统反映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
质量和水平;
b)客观性:指标分类科、合理、规范,指标来源可追溯、有依据,能够量化、动态反映城市各
领域的运行情况;
c)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具备可实际落地的应用场景,能够适应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不同阶段的目标
和任务推进需要。
5指标总体框架
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共包含6个一级指标分类、35个二级指标分类,见1。指标分类依
据如下:
a)充分考虑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特征、各政务部门业务职能及各行业领域运行特点,制定指标体系
总体框架,确定一级指标分类和二级指标分类;
b)一级指标分类反映城市基本要素及其组成关系,覆盖各个管理机构的职能领域,体现指标分类
的综合性及辐射度,凸显城市运行管理事务的本质;
1
DB11/T2375—2024
c)二级指标分类包含一级指标分类下的各项细分业务领域,体现核心元素及内涵要义,准确表达
涵盖的指标内容及特征,便于具体指标项的设计和归类。
图1城市运行监测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6指标分类及描述
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涵盖教育事业、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民政民生、住房保障、文体文娱、居民
生活及农业农村领域的资源配置与服务能力指标。社会民生指标分类及描述见表1,指标示例见附录A。
表1社会民生指标分类及描述
一级指标分类二级指标分类描述
反映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投入、位科建设、教育校设置、考试
教育事业
招生、生就业、教水平评估等方面的状态或成效。
反映全市人口动态、公共人力资源服务、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