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山岭铁矿采选工程(一期1500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docx
文件大小:28.18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1.08万字
文档摘要

研究报告

PAGE

1-

2025年山岭铁矿采选工程(一期1500万t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为2025年山岭铁矿采选工程(一期1500万ta),位于我国某省,项目占地面积约30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露天采矿、选矿、尾矿库、辅助设施等。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占比10%。

(2)项目建设规模为1500万吨/年铁精粉,预计服务年限为20年。项目投产后,将有效提高我国铁矿石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进行环境管理,确保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项目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农田、村庄、自然保护区等。为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方将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优化矿山开采设计,降低采矿扰动;实施绿化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防止污染事故发生。同时,项目方将加强与当地政府、群众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据

(1)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评价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影响》等规范进行。

(2)评价依据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办法》等具体要求。此外,还参考了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性法规、标准和相关政策。

(3)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项目方充分考虑了区域环境特征、敏感目标分布、环境质量现状等因素,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评价依据还包括了国家及地方关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噪声控制、废物处理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评价工作范围和内容

(1)评价工作范围包括项目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重点评价区域为项目厂址、尾矿库、露天采矿场及选矿厂等主要环境敏感目标。评价范围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2)评价内容涉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包括项目产生的废气排放源强、污染物排放特征、扩散规律及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水环境影响评价则关注项目废水排放量、水质特征、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此外,还包括噪声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运营期间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

(3)评价内容还包括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分析项目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置方式及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评价重点关注项目对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此外,还包括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经济评价和公众参与等内容的综合评价。通过全面评价,为项目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区域环境状况

1.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1)项目位于我国某省,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区域地势总体呈东西走向,东西高、中间低,海拔高度在1000至1500米之间。项目所在地山脉连绵,地形起伏较大,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

(2)项目周边地形地貌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类型。山地部分坡度较陡,植被覆盖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丘陵地带地形相对平缓,适宜农业发展。平原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3)项目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稳定,地震活动频率较低,有利于项目的安全建设。区域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有利于植被生长和农业生产。此外,项目所在地交通便利,距离最近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均在50公里范围内,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

2.气象和水文条件

(1)项目所在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气温在10℃至15℃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10℃以下。年降水量在500至8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地区水文条件丰富,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经项目区域,河流流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河流年均径流量约为10亿立方米,洪水期流量可达数十亿立方米。项目区域内有多个小型湖泊和水库,为当地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3)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丰富,水质较好,适宜开采。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条件良好,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0至50米之间。地区内气象和水文条件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和防洪排涝措施,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3.土壤和地质条件

(1)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包括黄壤、红壤和水稻土等。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肥力中等。黄壤和红壤分布广泛,适合种植粮食、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