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产品设计与开发_鼠标.pptx
文件大小:691.71 KB
总页数:42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产品设计与开发—鼠标;鼠标是人们最常用的外设之一,鼠标的发展其实和CPU的历程是差不多的,但是,人们对鼠标的关注远不及CPU,对鼠标的了解还是很一般的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鼠标:;鼠标的发明;60年代初,他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可不是笔记本电脑哦),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型。到了1964年,DouglasEngelbart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因此DouglasEngelbart也被称为“鼠标之父”。;;下图就是1968年12月9日DouglasEngelbart(1998年获得图灵奖)在IEEE会议上展示的世界上第一个鼠标,一个木质的小盒子,盒子下面有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每个轮子带动一个机械变阻器获得X、Y轴上的位移,在盒子的上面则有一个按钮开关提供连通信号。这款鼠标的鼻祖与今天的鼠标结构大不相同,甚至还需要外置电源给他供电才能正常工作。

;当时还没有“鼠标”的名称,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象老鼠的尾巴),因此,DouglasEngelbart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鼠标的普及历程

;;

1981年,Xerox公司推出了使用鼠标,并应用GUI操作系统的Star8010电脑(如右图所示),这是大众首次了解鼠标,可惜由于这种电脑价格过于昂贵,销量很小。尽管如此,鼠标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并开始为人们所掌握。

;1982年罗技公司发明的世界第一款光机鼠标,光机结构是鼠标发展史上最大的发明。也就是这个时候现在鼠标的结构设计基本成熟,光机鼠标统治了鼠标市场达18年之久。;1983年苹果公司受到仙童公司著名STAR计算机的启发,在当年推出的Iisa电脑上第一次使用了鼠标作为GUI界面操作工具。这款电脑虽然不成功,但它为转年推出的Macintosh以及MACOS操作系统提供了经验,鼠标的黄金年代来临了。这个时候的鼠标还是老式的机械式鼠标,但是对于最初的产品已???有了新的改良,鼠标球取代了不灵活的单滚球,单键设计被更加灵活的双键/三键所取代,可供电的标准RS232串行口设计取代了早期的独立接口,现代鼠标的基本结构已经成型;1984年罗技的第一款无线鼠标研制成功,那时候还依靠红外线作为信号的载体。虽然说这款产品由于性能方面的诸多问题而告失败,但是罗技在无线方面的创新也给后来的产品带来了很多思路的指引。;1996年由微软发明的鼠标滚轮是鼠标发展史上十分重大的发明,今天滚轮已经成为鼠标的标配之一。

;;1999年微软与安捷伦公司合作,推出了IntellimouseExplorer鼠标,揭开了光学成像鼠标的时代的序幕。其中Intellieye定位引擎是世界上第一个光学成像式鼠标引擎,它的高适应能力和不需清洁的特点成为当时最为轰动的鼠标产品,被多个科学评选评为1999年最杰出的科技产品之一。(不过由于那个时候微软的硬件产品没有正式进入中国,所以当时IntellimouseExplorer鼠标所引起的轰动反响并没有波及到中国大陆)

;;2000年,罗技公司也推出了同类的光电鼠标产品,使用安捷伦H2000光学成像引擎,性能上和IntellimouseExplorer鼠标一样。这一代产品是光学成像引擎的第一代产品,这一代的光电鼠标拥有一些现在已经众所周知的缺点,比如仅为1500次/秒的刷新率和400CPI的分辨率。对采样表面的适应性差,尤其对镜面以及花纹表面;;2001年底微软结束了与安捷伦的合作以后,独立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与前一代相比它的改变极为重大—微软重新设计了CMOS和DSP算法,将刷新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6000次/秒,同时将CMOS尺寸提升到22X22,同时一举解决了光电鼠标的丢帧和表面适应性问题,同时全部控制电路整合到同一块芯片上,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整合度。不过第二代Intellieye引擎光学部分并没有重新设计,所以其分辨率仍为400DPI。;2002年初罗技推出了光电鼠标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双光头极光飞貂来与IE3.0竞争,它使用了和其它安捷伦引擎所不同的IAS芯片和两个第二代的安捷伦DSP处理器,通过将两个SPI芯片交替运行来获得更高的处理速度,尽管CMOS的面积没有变化,但由于两个光头在不同的位置上采样,所以表面的适应性要比同期罗技单光头的鼠标来得好些。;;2003年9月,微软推出了全新系列的鼠标产品。它们全部采用“TiltWh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