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精选演讲稿10篇_端午节演讲稿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
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
家整理了一些端午节精选演讲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精选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
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
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传统节日中我们依稀
可以看见古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今天是_月_日。再过九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所以我今天在
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
端午节让我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
所,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悲愤之下,他投汩罗江而去。这一天是
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
原。
也许,这古老的传说已经无法让21世纪的现代人感动。记得有一
篇报道让中国人震惊了!据《人民日报》报道,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主任、民俗学教授乌丙安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
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
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
“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
如果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不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
吗?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吃粽子、过端午节,
需要向别的国本文来自文秘之音,你一定会说:“开什么国际玩笑!”
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成了人家的“文化遗产”,这还了得?一场
“保卫端午节”的论战在民间悄悄发起。有人说:“我们要以实际行
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有人说:“我
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
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后来经过查证,韩国申报的
是他们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并不是想抢我们的传统节日。不
过,韩国的申报,可以说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
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去保卫祖宗
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
同学们,端午之争让我们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有了一种忧患意识,
并且引发了一些相应的行动。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的生
活,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呢?要有文化内在的驱动力。内在的驱动力从
哪里来?教化。提高国民教育,加强个人的修行。整体的国民教育得到
提升,国民就会对本民族的文化资源有一种广泛的认同。个人的修身
齐家到一定层次,民族文化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生根发芽。能在个人的
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就会鲜活而永恒。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
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
加强和洗礼。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
统佳节吧!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请接受我对各位的端午祝福:祝大家端午
节快乐!谢谢!
端午节精选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
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
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
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
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
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
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
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
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
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
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
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
、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