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1-75.pdf
文件大小:1.04 M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2.17万字
文档摘要

实用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图解1-75

一、足部反射区分布规律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规律的,

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

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

上方向下看到的一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的

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

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

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上部相当于人的胸腔(有

肺及心脏),内有肺脏、气管、心脏、甲状腺、甲状旁腺、斜

方肌等反向区;足底中部相当于上腹部,有胃、肠、胰、肝、

胆(右侧)、脾(左侧)、肾等器官;脚跟部位,有生殖器官(子

宫、卵巢、前列腺等)、膀胱、尿道及阴道、肛门等,内有大

肠、小肠、膀胱、生殖器官(女为卵巢、子宫,男为前列腺、

睾丸)等反射区;两足内侧相当于脊椎部分,构成足弓的一

条线,形似人的脊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足趾至足跟

方向有颈、胸、腰、骶椎及尾骨各部分反射区(见下图);

足外侧相当四肢部分,自上而下是肩、肘、膝等部位,足底

内有肩、腰、肘、髋、股、膝关节等反射区。实用足部反射

区图解:

附:图解

二.脚底按摩的原理: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

作用,达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

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

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感觉不到的。由于

人体的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

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

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缩影。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

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每个痛

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

的感觉。适当刺激各反射区,自然也会加快排除沉积在组织

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效果,这就是现代医学

所称的第三医学:利用刺激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

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法。头(大脑):位于两足足

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

射。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

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额窦:位于两

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

及眼、耳、鼻、口等病症。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

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

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脑垂体:

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

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三叉神经:

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适用于

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

叉反射。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鼻窦炎等病症。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眼:

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

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

障、青光眼等病症。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

叉反射。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适用

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甲状腺:

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适用于甲状

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

腺炎等病症。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

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

症。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

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

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胃:

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胃溃

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十二指肠:位

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适用于腹部饱胀、

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胰腺:位于两

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适用于糖尿病、

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