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解读;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10年左右就爆发一次,并波及愈来愈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给劳动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齐世荣《世界史·近现代史编》;1842-1844年,恩格斯实地调查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
一家人居住在一室的房间,没有床,没有家具,吃发霉的面包,穿破旧的衣裳。工人居住区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满地粪便,臭气熏天,病毒流行。工人的精神空虚而无奈,酗酒、嫖娼。工人们只是生产的工具,毫无尊严。
而贵妇人居住的花园别墅,四周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几乎每个城市都将富人区与穷人区隔离开来,中世纪的农奴处境都比工厂里的工人要好得多。;现代工业越发达,男工就越受到女工和童工的排挤。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工人阶级都只是劳动工具,不过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
——《共产党宣言》
1835年,在英国棉纺织厂21.9万工人中,13岁以下的儿童占4.9万,13岁至18岁的少年占6.6万,成年妇女占6.7万,由于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由于破产的小手工业者源源不断地流入无产者的行列,形成了庞大的失业大军。于是工厂主竭力压低工资。……以法国里昂工人为例,他们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8小时,得来的工资还不能换取一磅面包。
——《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结合材料与教材,如何概括工业革命后工人的生存处境?
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差、政治权利少,劳动条件恶劣;各地贫富分化严重;
延伸:工人这一群体已经广泛存在,但并未作为一个社会阶级发出声音。;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以要求提高工价为主要内容的运动,起义者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发丝织工人起义,有更鲜明的政治性质,提出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等口号。;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觉醒”的含义主要指()
A.提出了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
B.提出了争取政治权利的要求
C.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
D.为马???思主义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代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社会现状;§【史料阅读】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1)理论意义;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背景:;政权建设;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革命的偶然性: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当时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失败的必然性: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先决条件。
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教训的深刻性: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必须有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必须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掌握强大的革命力量要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19世纪初---1848年:从空想到科学
以圣西门、傅里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抨击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二、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从理论到实践
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从理想到现实
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四、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从一国到多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世界性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
五、20世纪50年代至今: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
由苏联模式到南斯拉夫模式和中国模式。;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