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血管性帕金森诊断治疗.ppt
文件大小:49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2.88千字
文档摘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诊断及治疗

n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继发性帕金森综

合征的一种。1929年Critchley首先描述并将

其命名为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

(arterioscleroticparkinsonism)

n但随后的数十年中血管性因素在帕金森综合征

中的作用备受争议,伴随着临床病理学研究进

展,CT和MRI等影像技术亦可清晰显示脑白质

损害、脑梗死和脑出血等病变,血管性因素在

帕金森综合征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可。

VP的病理

nVP病理学特征是存在血管因素所致的脑

损害表现,主要为缺血,出血较为罕见;

主要病变部位累及皮质下脑白质、基底

节区、丘脑和中脑

VP的病理

n血管病理改变主要为脂质玻璃样变性等

小动脉硬化;

n脑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腔隙及脑白质损

害,伴严重的少突胶质细胞脱失

VP的病理

n与帕金森病的区别是,VP既没有严重的

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脱失,也没有

路易小体(Lewybody)形成

VP的临床表现

n运动症状:VP显著的临床特征是双下肢帕金森

综合征,即双侧对称性的步态障碍,表现为步

伐变小、缓慢、不稳,“冻结”现象和起步困

难较常见。肌强直、姿势不稳、跌倒、假性

延髓麻痹、膝腱反射活跃、锥体束征等也较为

常见。双上肢一般正常,行走时双上肢摆动无

异常;少数患者双上肢也可受累,表现为腱反

射活跃和姿势性震颤,但静止性震颤罕见。也

有患者表现为双侧掌颌反射阳性。

VP的临床表现

n非运动症状:认知障碍尤其是痴呆和小

便失禁是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少数患

者甚至需要留置尿管。

n此外,体位性低血压、便秘、疲劳、睡

眠障碍及情感障碍也有报道。

VP的临床表现

n其他少见的症状和体征:可见Myerson征

即眉间叩击征(glabellartapsign)

阳性,罕见嗅觉障碍及视幻觉

VP的临床表现

n部分VP患者由于中脑黑质或基底节区的

脑梗死或脑出血,急性起病,表现为偏

侧帕金森综合征,有些可以自行好转,

有些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良好;

n部分VP由于皮质下脑白质病变,隐匿性

起病,表现为双下肢步态障碍,病情逐

渐进展,伴随小便失禁和认知障碍逐渐

加重,多巴胺能药物疗效欠佳。

的影像学

VP

nCT与MRI:CT与MRI主要显示广泛的脑室周围白

质损害。CT为低密度影,MRI为T1等或偏低信

号,FLAIR、T2高信号的病灶,伴有基底节区

和丘脑为主的腔隙以及第三脑室、侧脑室扩大

VP的影像学

nSPECT:在示踪剂行纹状体突触前多巴胺

转运体(DAT)显像,帕金森病显示示踪

剂摄取显著降低;而VP一般显示正常。

但是如果脑血管病变损害了纹状体突触

前末梢,VP也可显示示踪剂摄取下降。

VP的影像学

n间碘苯甲呱(123I-MIBG)作为示踪剂可

显示心脏交感神经的功能。帕金森病患

者总MIBG摄取量减少,而VP显示正常或

轻度减少

VP的诊断

n有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即必须具有运

动迟缓,并具有下列症状之一:静止性

震颤、肌强直和姿势不稳,姿势不稳排

除由原发性视觉、前庭、小脑及本体感

觉异常引起。

n具有脑血管病的表现,可以为脑影像学

的表现,也可以是由卒中引起的局灶性

症状和体征

VP的诊断

n此外上述两点之间必须有关联:卒中后

急性发病或在1年内逐渐出现帕金森综合

征的表现,卒中受累部位主要引起基底

节区运动输出功能增强(苍白球外侧部

或黑质致密部)或丘脑皮质通路功能减

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额叶大面积梗

死),导致对侧肢体以少动-强直为主

要表现的帕金森综合征;

VP的诊断

n排除标准:反复颅脑外伤;确诊脑炎;起病时

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史;MRI或CT证实脑肿瘤

或交通性脑积水;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

征等。

VP的诊断

诊断主要依据:

(1)老年发病,卒中后急性发病或在1年内逐渐

出现卒中部位对侧肢体以少动-强直为主要表

现的偏侧帕金森综合征;

(2)隐匿性起病,早期出现双下肢步态障碍、

姿势不稳或痴呆,上肢症状较轻,无典型的4-

6Hz搓丸样静止性震颤,脑CT或MRI可见广泛皮

质下脑白质损害,多巴胺能药物疗效欠佳,又

称“下半身帕金森综合征”(lowerbody

parkinsonism)。

VP的诊断

VP诊断需具备下列3个核心要素:(1)帕金森综

合征:表现为双下肢步态障碍或偏侧肢体运动

障碍;(2)脑血管病损害的证据:可以是影

像学表现或由卒中引起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