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内容
l概述l临床体现
l发病机制l诊断及鉴别诊断
l危险原因及风险评估l骨质疏松症防治
Part01概述
骨质疏松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构造损坏,导致骨脆性增长,
易发生骨折为特性的全身性骨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长为特性的骨骼
系统疾病。
骨质疏松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l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
l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
l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原因不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某些疾
病如糖尿病、甲亢、血液系统疾病,其他代谢性骨病、肿瘤、肾脏病变等;药物
如抗癫痫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克制剂等及其他原因所致。
流行病学
初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女性为20.7%,男性为14.4%
据估算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人以上,骨量减少者已超
过2亿人。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平常活动中即发生的
骨折,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
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
率约为36.6%。
研究表明:1990-1992年间,50岁以上髋部骨折发生率男性为83/10
万,女性为80/10万;-间,男性为129/10万,女性为229/10万。
女性毕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
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毕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13%)高
于前列腺癌。
Part02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大发病机制
Part03骨质疏松症危险原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危险原因
ü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种人)
ü老龄ü体力活动缺乏
ü女性绝经ü饮食中营养失衡
ü母系家族史ü蛋白质摄入过多或局限性
ü低体重ü高钠饮食
ü性腺功能低下ü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ü吸烟ü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
ü过度饮酒药物(如类固醇、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等)
ü饮过多咖啡、浓茶
ü制动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
一分钟测试题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FRAX)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1父母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或曾在轻摔后骨折?
?2父母中一人有驼背?
?3实际年龄超过40岁?
?4与否成年后由于轻摔后发生骨折?
?5与否常常摔倒(去年超过一次),或由于身体较虚弱而紧张摔倒?
?640岁后的身高与否减少超过3cm以上?
?7与否体质量过轻?(BMI值少于19kg/m2)
?8与否曾服用类固醇激素持续超过3个月?
?9与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10与否被诊断出有甲亢或是甲旁亢、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或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11女士回答:与否在45岁或此前就停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