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浮针的临床应用第1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浮针疗法概论二.浮针疗法的特点三.针刺前的准备四.针刺操作第2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五.针刺常见并发症六.浮针疗法注意事项第3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浮针疗法概论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浮针疗法是在古代文献的挖掘中获取营养成长起来的,是对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其源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第4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相关文献(1)皮部理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浮针疗法在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进针点在病痛周围,力专效宏,理固当然。(2)以痛为输理论《灵枢?经筋》所载十二经筋的各种痹症,如仲春痹、孟春痹、仲秋痹等等,其治疗原则全部是治在播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由此可知,对于软组织的感觉异常,尤其是四肢躯干部的痛症,《内经》选穴以以痛为输为基本治疗法则,在《内经》的其他篇章中也有很多记载,如:《灵枢?五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刺腰痛论》:循之累累然,乃刺之、《素问?缕刺论》: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等,举不胜举。以痛为输应被视为阿是穴方法的最早记载。第5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内经》刺法浮针疗法的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这三者在《内经》的刺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和较为详细的论述。皮下进针:《灵枢?官针》篇说: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毛刺刺浮痹皮肤。《灵枢?官针》篇说: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直针刺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浮刺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灵枢?宫针》篇说:凡刺有五,以应五藏。半刺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第6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浮针疗法的特点一、操作特点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点(1)针尖必须直对病灶(2)针体在水平运动(3)均匀柔和反复的扫散动作(4)留针时间长(5)在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第7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疗效特点(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4)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副癌综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方法;(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灸疗法多,(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第8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针刺前的准备一、选择体位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第9页,共2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二、明确病痛点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筋膜扳击点,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三、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迸针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