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然·社会第20课预防传染病
课题
预防传染病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四年级
教材
分析
《预防传染病》该课时教材编排了“如何避免病毒感染-什么是传染病-有哪些传染病-怎样预防传染病”的系列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如何预防传染病,能够清楚传染病的危害。并且能够从预防传染病中学会人生道理。教材编排合理,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教学
目标
1、通过阅读预防传染病这节课的介绍,了解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持个人和公共卫生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性。明白遵守卫生规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2、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关注保持预防传染病对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
4、通过预防传染病的学习,更加珍惜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重点
一、传染性疾病
二、流感
三、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难点
1、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20课预防传染病
板书课题。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
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
我们的身体是非常精密的“机器”,在运转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疾病。流感就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流感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浑身酸痛无力怕冷。多伴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如流鼻涕和干咳。流感也可能引起腹泻和呕吐。
流感的传染源有哪些?它是怎样传播的?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被传染。
知识拓展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新知讲解
除了流感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常见的传染病,如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要控制传染源,如对病人进行隔离。
要切断传染途径,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注意开窗通风、消毒、戴口罩等。
要保护好容易受感染的人群,如提高其免疫力、注射疫苗等。
知识拓展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活动
查一查自己的预防接种证,了解自己从出生到现在接种了哪些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哪些传染病?
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保护肝脏健康。
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肺结核。
脊髓灰质炎疫苗(脊灰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病率。
知识拓展
为什么我们要接种疫苗?
1、预防疾病
2、控制和消除疾病
3、减少医疗负担
4、促进公共卫生
交流
1.下表中哪些疾病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能传染的画“√”,不能传染的画“X”。
2.你自己或身边的人得过传染病吗?得病时采取了哪些治疗和防护措施?和同学边交流边学习吧!
我出水痘期间,请假在家里边治疗边学习,不然会传染给同学的。
我患流行性腮腺炎时,所有用过的物品都进行了消毒处理。
知识拓展
疫苗是如何保护我们的?
拓展视频
二、拓展延伸
1、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2、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的关系是什么?
3、早期发现并及时隔离治疗患者的目的是什么?
4、如果你周围有人患上了传染病,你应该怎么办?
了解流感是有传染性的。
学习知识拓展
学习知识拓展
积极参与活动,找出自己预防接种证,了解疫苗。
学习知识拓展
讨论交流
学习知识拓展
学习拓展延伸
了解流感,培养学习能力。
拓宽学生知识面
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拓展学生知识面
提高学生表达交流能力
拓宽学生知识面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更多。
布置作业
在父母陪同在网上搜索还有哪些有关于预防传染病的资料,收集一些资料下一节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分享。
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预防传染病》课程小结:通过此次预防传染病课程,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深入了解了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其传播途径,还学会了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预防传染病。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卫生健康意识,更增强了我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责任感。我们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分组总结归纳
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学习、记忆及勾画知识点
明确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