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使用及维护;01总论及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建立;
口重症血液净化主要包括血液滤过、血液灌
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ECMO、
ECCO?R及一些组合技术。
口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既涵盖非ECMO
等血液净化技术所使用的透析导管,也包
括ECMO使用的动静脉插管。;
一、总论
1.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总论
2.推荐依据重症患者的实际情况,在血管通路的建立及维护过程中进行决策。
3.推荐建立血管通路的医生经过包括理论知识及模拟人操作的系统培训。;
一、总论
4.推荐将透析导管更名为“血液净化导管”。
(ECMO插管具有特殊性,因此这里所说的血液净化导管不包括ECMO插管);
一、总论
5.推荐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选用临时血液净化导管。
不建议使用内瘘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由于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方法对血流量的要求不如CRRT高,
可在满足流量要求前提下,采用单根针或导管建立外周静脉-静脉穿刺血管通路。;02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使用及维护;
血液净化导管材质要求:
口体外部分稍硬,体内部分柔软。
口生物相容性好,不易形成血栓。
口不透X线,可摄片观察位置,能安全留置。口推荐聚氨酯,聚乙烯材质导管。;
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菌血液净化导管。
推荐根据血管内径及置管部位选择血液净化导管的型号。
推荐颈内静脉置管时应用弯形(鹅颈)导管。
重症患者使用颈内静脉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优先选择三腔血液净化导管。
推荐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置管部位。;
二、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建立
口选择颈内静脉时,导管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
口选择股静脉时,导管尖端应留置在骼总静脉。
口右颈内静脉常规选择的血液净化导管长度在12~15cm。
口左颈内静脉应在15~20cm。
口股静脉导管长度应在19~24cm。;
二维超产
血管整的三层结构:
内膜·内皮细胞组成等回声
中膜一平滑肌细胞低回声
外膜--纤维组织高回声
测量内-中膜厚度(IMT)
正常IMT1.0mm
分叉部1.2mm;
二、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建立
17.如果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之前已经置有长期血液净化导管,可直
接使用,使用前应进行导管评估,注意有无感染及血栓形成。;
二、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建立
18.没有抗凝禁忌证且有较高凝血风险时,优先选择全身抗凝,有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19.推荐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密切监测引血压力和回血压力,及早发现导管功能障碍。;
二、重症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建立
20.推荐血液净化导管接头部位使用无菌或抗菌敷料包裹。
21.存在导管相关血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菌敷料。
22.推荐根据患者出血风险及导管内血栓形成风险选择封管液及封管频次。
23.不推荐常规采用抗生素封管预防及治疗临时血液净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口导管内血流速度与导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与导管的长度成反比。
口同等条件下,导管尖端位于血流量及血管管腔更大的位置时,
血栓发生的风险更低。
口超声评估目标穿刺血管内径,在血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导管外径与置管静脉内径比值≤0.45。
口临床中成人重症血液净化患者外径范围通常以12Fr最常用。
口若使用三腔血液净化导管,选择管径大1F的导管。
口高容量血液净化治疗时,宜采用13~14Fr的血液净化。;
传统评估方法:使用注射器抽吸血液净化导管引血端,如果6s内能顺
利抽出20mL,证明导管的血流量可达到200mL/min。
中国重症血液净化护理共识提出:1s内能顺利抽出3~4mL封管液及
血液,即证明导管可正常使用。;
二、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使用及维护
25.推荐留置血液净化导管患者,在无抗凝禁忌时,使用预防性抗凝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栓。
口普通肝素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抗凝剂;
口合并出血风险且未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只要患者无使用枸橼酸禁忌,建议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03重症血液净化导管并发症防治;
正常血流
26.推荐对留置血液净化导管的重症患
者常规应用超声评估穿刺血管内有无
血栓形成。
27.推荐尽早移除不必要的血液净化导
管。
个个
看这里!
是平人;
是不是有了血栓就一定要拔?
28.推荐对存在导管周围血栓形成
的患者,权衡拔除导管或继续保
留,导管所带来的的风险,决定
导管拔除时机。;
口29.推荐对存在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
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