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原理:直接在施工现场的桩位上使用人工或机械等方法成孔,然后在孔内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成桩。分类:根据成孔方法不同分为钻孔、套管成孔、爆扩成孔及人工挖孔灌注桩等。灌注桩的施工准备定桩位和确定成孔顺序(四点、两线、一点,攀线法)钻孔、挖孔无挤土,可按施工方便确定成孔顺序。冲孔、振动、爆扩有挤土,可按规定确定成孔顺序间隔1-2个桩位成孔在邻桩混凝土初凝前或终凝后再成孔群桩基础(≥5根单桩),从中间向周围成孔。爆扩桩,同一承台下一定桩距的可单爆或联爆法成孔**2、制作钢筋笼(1)主筋:环向均匀布,保护层厚度符合要求,焊接连接。(2)箍筋:直径、间距。(3)加劲箍:直径、间距、焊接。(4)定位筋:控制保护层厚度,间距符合设计规定。注意:钢筋笼外径:比套管内径小60-80mm,比导管外径大100mm以上。3、混凝土配制(1)石子::合适粒径,卵石≤50mm、碎石≤40mm,配筋桩≤30mm(2)砂:中粗砂(3)坍落度:水下16-22mm,干作业8-10mm,套管6-8mm制作钢筋笼#2022**灌注桩的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利用钻孔机械钻出桩孔,并在桩孔中浇灌混凝土而成的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钻头在不含水土层中施工。适用:地下水位以上的各种软硬土层,不需设置护壁。螺旋钻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钻机就位→钻孔→检查成孔质量→孔底清理→盖好孔口盖板→移桩机至下→桩位→移走盖口板→复测桩孔深度及垂直度→安放钢筋笼→放混凝土串筒→浇灌混凝土→插桩顶钢筋螺旋钻孔压浆成桩法施工工艺钻机就位→钻孔、清底→一次压浆→提钻→下钢筋笼→下碎石→二次补浆第三节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实例第三章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第一节地基处理第三章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第二节桩基础工程第三章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第三节桩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实例第三章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地基定义:建筑物基础底部下方一定深度与范围内的土层,承受由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地基要求:均应保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不发生剪切破坏或丧失稳定;不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的沉降变形,以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三、地基分类:天然地基:不需人工加固处理,具有足够承载力的土层。人工地基:经过人工处理,达到承载力的土层。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换土处理:换土垫层法、强夯法、强夯置换法、排水固结法。加固补强: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地基分类:#2022**(一)换土垫层法1、灰土地基:(1)方法:用石灰与黏性土拌和均匀,分层夯实而形成垫层层。其承载能力可达300kp。(2)适用:一般黏性土地基加固,施工简单,费用较低。(3)材料要求:1)土料:采用就地挖出的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须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塑性指数>4,颗粒≤15mm)2)石灰。应用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含氧化钙、氧化镁愈高愈好,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颗粒<5mm)换土垫层法#2022**(4)施工要点:1)铺设前应先检查基槽,待合格后方可施工。(地基验槽)2)灰土配合比满足规定,一般体积比为3:7或2:8。(灰土配制)3)施工时,控制其含水量、厚度、夯打遍数。(控制因数)4)应先采取排水措施,在无水情况下施工。(无水施工)5)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错缝不小于500mm,接缝隙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接缝规范)6)灰土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随时准备回填土。(防水)7)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不得采用冻土。(防水)8)用环刀取样测量土的干密度。压实系数一般为。(防冻)9)确定贯入度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贯入度)2、砂和砂石地基(参照灰土地基讲解)(用砂或砂石做垫层替换基础下部的软土层)**重锤夯实法1原理:利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重复夯击基土表面,使地基表面形成一层比较实心密实的硬壳,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2吊锤(1.5~3t,?1.13~1.50m,C20,20mm钢底板)→落锤(2.5~4.5m)→夯击基土(6~10遍)3特点:本法使用轻型设备易于解决,施工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