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逢入京使》《晚春》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14.22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1.12千字
文档摘要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岑参及本诗的创作背景,背诵并默写。(重点)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难点)

3.体会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情感。(难点)

二、教学过程

学习诗歌四步法

教师介绍学习诗歌四步法,后续依据四步法顺序讲授

(知人论世读出诗韵疏通文意感悟诗情)

知人论世

教师用PPT介绍作者岑参的资料,学生朗读并做笔记。

(三)划分层次,跟读古诗

教师带领学生划分层次并播放朗读音频,学生依据音频标字音并大声朗读。

(四)疏通文意

1、教师讲解重点词“漫漫”“龙钟”“凭”“传语”,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翻译诗句。

2、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用第一人称描绘诗歌画面,注意神态和动作细节描写。随机提问一名学生。

(五)感悟诗情

1、提问学生三个问题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教师展开讲解。

总结诗歌

带领学生背诵诗歌,总结写作方法和作者报国与亲情难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晚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全诗,背诵并默写。(重点)

2、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揣摩诗的主旨。(难点)

3、揣摩诗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懂得珍惜光阴,树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诗歌四步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诗歌四步法,后续依据四步法顺序进行讲授

(知人论世读出诗韵疏通文意感悟诗情)

(二)知人论世

教师用PPT介绍作者韩愈和唐宋八大家的资料,学生朗读并做笔记,介绍诗歌写作背景:当时韩愈已年近半百。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三)划分层次,读出诗韵

教师带领学生划分层次并播放朗读音频,学生依据音频标字音并大声朗读。

(四)疏通文意

1、教师展示重点字词及解释,如“草树”“不久归”“斗”“芳菲”等。提醒学生做笔记

2、了解所有字词后带领学生概括诗歌大意

(五)感悟诗情

1、提问学生三个问题

“诗的前两句哪些字用得好?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写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杨花榆荚”,对我们的启示是?”

学生默读思考后回答,教师展开讲解。

总结诗歌

带领学生背诵诗歌,总结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作者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