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3.9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docx
文件大小:12.78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1.03千字
文档摘要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产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辨别生活中常见声音的声源。

2.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培养动手操作与分析归纳能力。

3.激发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探究并掌握声音产生的原理,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难点:设计并完成能清晰证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

教学准备

PPT,每组一份(塑料袋子、尺子、音箱、气球、音钹),科学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课间时,到操场上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有哪些声音呢?

你能从这些声音中获得什么信息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交流讨论吧!

二、探究实践

·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想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活动交流:

我会用弹的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我会用搓的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我会用拍的方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动手尝试: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自主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让物体发出声音。2.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活动一:

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活动二:

把气球挂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活动三:

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活动四:

试管里放些泡沫屑,吹试管口。

·活动五:

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

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现象?下面我们一起继续交流吧!·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活动交流:

你知道为什么会有下面这两种现象吗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

·活动现象:

用力敲击音叉,之后用音叉接近水面,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水鼓表演,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应用拓展

生活中,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让我们一起继续交流一下吧!

·活动交流:

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一、我会记录(记录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实验方法

弹拨尺子

音箱前挂

着气球

喉咙发声

吹空瓶里

的泡沫屑

敲击音钹

发生时的状态

我的发现

我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