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分数除法教案5篇.docx
文件大小:23.79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5.47千字
文档摘要

分数除法教案5篇

分数除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4、学习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5、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六年一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1/3,六年一班有多少人?

(2)、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1/4。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小组多5人。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活动二:出示例2

一、

1、审题。

2、看例题的插图,理解题目的`意思,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3、分析题意,说说你对美术小组的人数比航模组多1/4这一条件的理解。

4、理解数量关系

二、

1、分析、解答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小结:关键是搞清哪两个量比较,谁多谁少,多或少了谁的几分之几。

活动三:

巩固联系:

1、41页7、8题

2、41页10题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教案篇2

设计说明

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是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感受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在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体会并归纳出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即从题目的关键句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学会用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成功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解题方法,再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法有清晰的理解,为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分数除法(三)(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

师:我们学校的春季运动会快要开始了,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为什么喜欢开运动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

师:大家都喜欢哪些项目?(学生举手,教师进行统计)

2.体会等量关系。

师:咱们班喜欢跑步的人真多呀,大约是全班人数的。你们能说一说这个信息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吗?(学生思考后汇报:全班人数×=喜欢跑步的人数)

3.导入。

师:不仅我们学校这个时候开运动会,淘气所在的学校也准备开运动会,而且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参加训练,争取在运动会上夺得冠军,为班级争光。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问题。

师:(出示课件)这是他们训练时的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汇报:有6名同学在跳绳,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根据信息大胆地提出数学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热情高涨,还能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解答吗?(愿意)

出示问题: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解决问题。

(1)画图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说一说题中所表示的意义吗?试一试,能不能通过画图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先交流题中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尝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并汇报)

预设

生:通过画图,我知道是6人,是3人,这样推算下来,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27人。(如果学生采用其他画图方法来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2)用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师:你知道题中的关键句是哪句话吗?这句话蕴涵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学生交流,得出: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人数)

②自由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列方程解决问题吗?快来试一试吧!(学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③汇报。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

生:我是根据“参加活动总人数×=跳绳人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

解:设操场上有x人参加活动。

分数除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科书第25页——26页的例1,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使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