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十几加几(说课稿)-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冀教版·2024秋)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十几加几的加法运算,具体包括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加的口算方法、计算技巧以及进位的处理。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一年级上册《数学》中“10以内数的加法”及“20以内数的加法”等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加法知识扩展到十几加几的计算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通过十几加几的计算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意义,提升对加法运算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十几加几的加法运算规则,特别是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后的进位处理。
②掌握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加的口算方法,包括凑十法等简便计算技巧。
2.教学难点,
①正确理解和应用进位的概念,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进位是一个挑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概念。
②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凑十法等简便方法,避免学生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的计算步骤上,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③将十几加几的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计数器、小棒、卡片等),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作业。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演示、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软件,用于在线练习和游戏化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观看关于加法运算的动画视频,并完成简单的加法练习。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十几加几的加法运算”,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如何快速计算十几加几?有哪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观看进度和练习完成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如,学生可能会思考如何将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加,以及如何处理进位。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例如,学生可以提交一份包含自己理解和疑问的预习笔记。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小猪佩奇去超市购物”,引出“十几加几的加法运算”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十几加几的加法运算”的规则,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讲解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后的进位处理。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简便计算方法,如凑十法。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如何用凑十法来计算15+7。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如,有学生问“为什么15+5要进位”,教师可以现场演示并解释进位的原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加法运算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实际情境的加法题目,如“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10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十几加几的加法运算”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在线加法游戏,帮助学生巩固技能。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例如,对于错误,教师可以指出并解释正确答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在加法运算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方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加法运算的历史背景:介绍加法运算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增强学习兴趣。
-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加法应用实例,如购物找零、烹饪食谱、体育比赛计分等,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加法运算的趣味数学游戏:介绍一些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