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买东西的学问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课“买东西的学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能力。通过结合四年级下册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商品质量、合理消费,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法治意识,理解消费者权益,学会合理消费;增强生活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辨别商品真伪、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培养诚信观念,学会诚信购物,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四年级学生对商品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商品类型,但对其背后的价值、价格、质量等因素的判断能力尚需提高。他们可能对消费过程中的一些法律知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所认知,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生活实践类课程兴趣较高,喜欢通过游戏、讨论等形式进行学习。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正在发展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体验,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理论学习和阅读。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识别商品质量、判断价格合理性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多样化的商品时,难以做出明智的选择。此外,学生在维护自身权益时可能缺乏自信和有效的沟通技巧,需要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商品知识、消费者权益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模拟购物过程,提高他们对消费行为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真实商品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识别商品真伪,同时利用游戏化的教学软件,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播放一段关于儿童消费的新闻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在购物时遇到过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学生分享购物经历,教师总结:购物不仅是一种生活需要,也是一种学问。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讲解商品的基本概念,如商品、价格、质量等。
2.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分析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虚假宣传、商品质量不合格等。
4.讲解如何辨别商品真伪、选择合适的商品,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用时:10分钟)
【巩固练习】
1.学生分组讨论:在购物过程中,如何识别商品质量?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商家,体验购物过程,并讨论如何避免消费陷阱。
(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哪些方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提问:如何选择合适的商品?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点评。
3.教师提问:在购物过程中,如何避免消费陷阱?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用时:5分钟)
【创新教学】
1.设计“购物达人”竞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所学知识,挑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商品。
2.学生分组参加竞赛,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各组表现。
3.竞赛结束后,评选出“购物达人”,颁发奖品。
(用时:5分钟)
【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用时:3分钟)
【课后作业】
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购物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收集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用时:2分钟)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师生互动、创新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如商品、价格、质量等,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知识,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