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我能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3课《我能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3课《我能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尝试和挑战自我。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我能行”的含义,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②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挑战,树立自信心。
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困难面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信心的来源,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②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③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④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整心态,勇敢面对困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互动交流。
3.信息化资源:相关教育视频、图片、音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和拓展学生视野。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游戏互动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第13课《我能行》。在开始之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自己能行吗?为什么?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心的来源和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
1.自信心的重要性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的案例,分析自信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自信心在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2.如何培养自信心
(1)教师讲解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如设定合理目标、积极面对挑战、学会自我激励等。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如何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自我激励与成长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自我激励,分享自己的激励方法。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的激励方法。
4.团队合作与自信
(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对自信心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活动
1.角色扮演
(1)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自信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角色扮演中的启示。
2.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自信”等,让学生分组讨论。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信心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培养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1.阅读课本中的案例,思考如何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结合自身经历,写一篇关于自信心的作文,题目自拟。
六、板书设计
1.我能行
-自信心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自信心
-自我激励与成长
-团队合作与自信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自信心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培养自信心。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书籍:《自信的力量》、《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我激励的艺术》等。
-视频资料:TED演讲、心理学专家关于自信心的讲座、励志短片等。
-在线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上的自信心培养相关课程。
-新闻报道:关于自信心培养的成功案例,如体育明星、科学家等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的故事。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关于自信心的书籍,了解自信心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通过他人的经历和故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建议学生参加在线课程,系统学习自信心培养的知识,结合实际进行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相互鼓励和支持。
-安排实践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公益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锻炼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