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8与9(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以“认识8与9”为主题,通过具体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从而认识8与9的数位、计数单位及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对数的直观感知和抽象能力,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数数、比较、分类等数学活动,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游戏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数的认识初步,已能从1数到100,但对数的组成和大小比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游戏和互动活动有较高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维持兴趣。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直观操作,部分学生更倾向于观察和思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认识8与9时,可能会对数的组成和大小比较感到困惑,尤其是在理解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如何影响整个数的大小时。此外,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参与度不均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2.课程平台:一年级数学教材配套的电子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数学教育软件、在线数学游戏、互动白板。
4.教学手段:图片、视频、故事、儿歌、角色扮演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8与9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数字8和9有什么特点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字8和9的例子,如钟表上的指针位置、物体的形状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字8和9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数字8和9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数字8与9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字8与9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数字8与9的定义,包括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详细介绍数字8与9的组成部分,即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数字8与9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字8与9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与数字8与9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如数学问题、生活应用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8与9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数字8与9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数字8与9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数字8与9在数学中的运用”或“数字8与9在生活中的例子”。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数字8与9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字8与9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数字8与9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数字8与9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数字8与9。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数数,观察数字8与9在家庭物品中的应用,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7.课堂延伸活动(5分钟)
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数字8与9趣味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字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创作与数字8与9相关的数学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数字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数字的起源,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到现代的阿拉伯数字,以及中国古老的计数方法,如算筹和算盘。
-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应用案例,如交通信号灯、商品价格标签、天气预报等。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