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8安全记心上:《平安出行》(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平安出行》为主题,紧密结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户外活动安全三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确保学生能够平安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学习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户外活动安全知识,学生能够增强法治意识,理解法律规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安全常识,如基本的交通信号认知、简单的消防知识等。但他们对安全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理解有限,对安全法规的认识也较为初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三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较强的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通常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喜欢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学习。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有一定的安全实践经历,而部分学生则可能缺乏相关经验。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直观、互动和体验式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复杂的安全规则和概念时可能遇到困难,如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等。此外,他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反应和应对策略可能不足,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情景模拟来提高应对能力。同时,学生可能因为年龄原因,对安全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教师引导和强化。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讨论、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讲解安全知识。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如过马路、使用消防器材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交通安全标识、消防设备图片等,增强直观感受。同时,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如“安全知识大比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假如你是一名小小交通警察”的故事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负责维护交通秩序,引发学生对交通安全的好奇和兴趣。
-回顾旧知:通过提问“你们平时是怎么过马路的?”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交通安全规则。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户外活动安全的基本知识,如交通信号、消防器材的使用、户外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等。
-举例说明:结合具体案例,如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说明不遵守安全规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马路上行走、使用消防器材等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指导: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安全知识?你们认为如何才能做到安全出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讨论家庭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主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环节一:导入**
-教师讲述故事:“小明是一名交通警察,他每天都在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朋友们,他们不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小明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如果你们是小明,你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遵守交通规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
**教学环节二:新课呈现**
-教师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如行人过马路要左右看、不在马路上玩耍等。
-通过图片展示交通标志,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其含义。
-教师举例说明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交通事故。
**教学环节三:巩固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过马路、使用消防器材等场景。
-教师观察并指导学生的表现,确保安全操作。
**教学环节四: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安全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安全意识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安全出行。”
**教学环节五: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