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位置——我们的教室》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生活中的位置——我们的教室》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生活中的位置——我们的教室》。内容包括:认识方向、确定位置、描述位置关系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教室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方式,初步认识方向和位置关系,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方位感知和空间想象力相联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初步理解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描述和比较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学会与他人交流信息,共同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册的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以下是针对本节课的学情分析:
1.学生层次: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他们对方向的感知和描述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2.知识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方向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学习,对东、南、西、北等基本方向的认识较为模糊,对位置的描述能力也较弱。
3.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描述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他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逐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素质方面:一年级学生的自律性和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5.行为习惯: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中,他们需要教师通过规则和榜样来引导,学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位置——我们的教室》这一课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位置和方向的概念。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直观演示和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如使用教具(方向箭头、地图等)进行现场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方向和位置。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指南针,体验确定方向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通过小组游戏“方向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描述位置,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室平面图,引导学生识别教室内的各个位置,强化空间认知。
5.结合实际操作,如让学生用小纸条标记自己的座位,体验“确定位置”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小小探险家”的角色进入教室,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手持一个简易的指南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指南针的基本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的位置——我们的教室”。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教室平面图,引导学生识别教室内的基本方向(东、南、西、北)。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指南针确定自己的位置,并描述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教室中寻找物品的场景,练习描述方向和位置。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适时点评和总结。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方向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描述位置,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能力。
-分组进行,每组轮流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其他组同学根据描述找到该地点。
-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并总结游戏中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方向和位置的关系。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如何描述位置和方向,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运用这些知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指南针确定家中的方向,并描述家中的位置。”
-学生举手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教师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图学习:介绍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校园地图,让学生了解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以及如何阅读和使用地图。
-城市规划:提供城市布局图或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居住区的空间规划,了解居住环境与位置的关系。
-交通工具:展示不同交通工具的线路图,如地铁、公交,让学生了解交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