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22课《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19.3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3.76千字
文档摘要

第22课《皇帝的新装》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皇帝的新装》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的内容,属于现代文阅读。本课以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为载体,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故事通过皇帝的新装事件,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与愚蠢,以及民众的盲目与自私。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学生将通过阅读《皇帝的新装》,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体会作品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包括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积累。他们对童话故事有一定的认知,能够识别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但对文学作品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童话故事普遍具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故事来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独立阅读,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偏好互动和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阅读《皇帝的新装》时,可能会遇到对故事中讽刺手法的理解困难,以及对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的深入挖掘。此外,对于故事中涉及的社会批判和道德反思,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同时,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可能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包括《皇帝的新装》课文。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皇帝、骗子、百姓等角色的形象,以及故事发生的场景图;视频资源,如童话故事的动画或电影片段,以辅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重点难点解析、问题引导等内容的PPT,以便于课堂展示和互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分析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童话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学生角色: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看法和印象。

二、整体感知

1.老师角色:播放《皇帝的新装》动画或电影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2.学生角色: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故事情节,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三、分段阅读

1.老师角色:将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注意把握每段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

2.学生角色:跟随老师的指导,分段阅读课文,理解每段的意思。

四、探究课文主旨

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分析皇帝、骗子、百姓等角色的性格特点,探讨故事中讽刺的意图。

-皇帝:虚伪、愚蠢、贪婪,被骗子利用。

-骗子:狡猾、贪婪,利用皇帝的虚荣心骗取钱财。

-百姓:盲目、自私,为了面子而不敢说出真相。

2.学生角色: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讨论故事中讽刺的主题,如虚伪、贪婪、自私等。

五、重点难点突破

1.老师角色: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重点:皇帝、骗子、百姓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发展。

-难点:如何理解故事中的讽刺手法,以及如何从中汲取教训。

2.学生角色: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六、合作学习

1.老师角色: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

2.学生角色: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扮演皇帝、骗子、百姓等角色,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七、拓展延伸

1.老师角色: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皇帝、骗子、百姓这样的人物和现象,如何应对。

2.学生角色: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八、总结评价

1.老师角色: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道德教育意义。

2.学生角色: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九、布置作业

1.老师角色: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撰写一篇关于《皇帝的新装》的读后感。

-收集生活中存在的类似现象,撰写一篇调查报告。

2.学生角色: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十、课堂小结

1.老师角色: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简要总结,强调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道德教育意义。

2.学生角色: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资源拓展

1.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