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古城遗址》教学设计 黑龙江 人文与社会 .doc
文件大小:64.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1.28千字
文档摘要

《古城遗址》教学设计

课题

古城遗址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地方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凤林古城和七星祭坛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认识挹娄人的文化遗存。

2.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探究能力。

3.形成对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重点

凤林古城和七星祭坛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难点

理解挹娄人文化遗存的历史价值及其消失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凤林古城和七星祭坛的图片。

提问:“你知道黑龙江有哪些古代文化遗存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生汇报讨论,师揭题:黑龙江的先民在这块辽阔的黑土地上繁衍生息江,代代相传,创造了独特的黑土文明,也在龙江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有力地提高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化遗存的价值,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

走进凤林古城

展示凤林古城的地理位置图,介绍其地理位置。

出示凤林古城平面图、城垣遗址照片和半地穴式房址图片,讲述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当时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习惯。

提问:“凤林古城的发现为什么改写了黑龙江的古代文明史?

生自学教材寻找答案,小组讨论后总结汇报。

讲述凤林古城的历史背景、考古发现及其文化意义。?

七星祭坛

出示炮台山古城图片,讲述其名称来历。

展示炮山台古城的地理位置图,了解炮山台古城所处位置。展示炮山台、凤林古城遗址相对关系,提问:仔细观察示意图,思考:两座古城的建立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立城市?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提问:“为什么炮台山古城被称为‘七星祭坛’?它的发现有什么特殊意义?”?

讲解七星祭坛的历史背景、考古发现及其文化意义。

挹娄人的文化遗存

过渡:以七星祭坛和凤林古城为代表的文化遗址是汉魏时期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满族祖先挹娄人的王城。

展示挹娄人的活动区域图,说说挹娄在现代位于哪里。

出示陶器图片及相关历史文献摘录。

讲解挹娄人的生活方式、艺术水平及其文化遗存的意义。

提问:“挹娄人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他们的文化遗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凤林古城的重要性。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明与天文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图片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挹娄人的历史与文化。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消失的原因,培养批判性思维。

课堂讨论总结

分组讨论:“从凤林古城和七星祭坛遗址中,你能想到哪些问题?这些遗址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总结: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将古代文明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增强文化自信。

板书

古城遗址

肃慎→挹娄→勿吉→女真

阶梯作业

基础作业:绘制凤林古城或七星祭坛的简单示意图,并标注主要部分。

提高作业:观看《凤林古城发现记》,写一篇观后感。

拓展作业: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古代文明(如中原文明、玛雅文明等),与黑龙江的挹娄人文明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