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空气质量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节数据的筛选与汇总》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河大版2023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6章空气质量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节数据的筛选与汇总》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河大版2023第一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6章空气质量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节数据的筛选与汇总》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河大版2023第一册,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如何从大量数据中筛选和汇总有关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空气质量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数据筛选与汇总的方法,为空气质量研究提供准确、高效的数据处理手段。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
1.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从复杂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对数据来源进行评估和筛选的能力。
2.数据分析:训练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空气质量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分析和解读。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空气质量问题,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筛选方法: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筛选,例如使用Excel中的“筛选”功能来快速定位和选取空气质量数据中的特定信息。教师需要强调筛选条件的设置和筛选结果的验证。
-数据汇总技巧:另一个教学重点是教授学生如何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汇总,包括使用求和、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统计函数。例如,通过Excel的“求和”功能计算某一时间段内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总和。
2.教学难点
-筛选条件的逻辑设置:学生可能会在设置筛选条件时遇到困难,例如在筛选特定污染物浓度时,如何正确使用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如筛选PM2.5浓度大于50的记录,来帮助学生理解筛选条件的逻辑。
-数据汇总的准确性:在数据汇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准确使用统计函数的问题。例如,如何正确使用Excel的“平均值”函数来计算空气质量指数的平均值,而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指导学生如何一步步进行数据汇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的综合应用:将筛选和汇总的数据应用于空气质量分析时,学生可能会感到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真实的空气质量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将筛选和汇总的数据与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了河大版初中信息技术2023第一册教材,以便于跟随课程进度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空气质量数据案例文档、Excel软件操作教程视频,以及相关的数据图表示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筛选与汇总的方法。
3.实验器材:无特殊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电脑和投影设备,以便于小组讨论和展示数据筛选与汇总的结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篇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知识,提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数据筛选与汇总的重要性。例如,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收集和整理空气质量数据,那么如何从这些数据中快速找到我们关心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据筛选与汇总。”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数据筛选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展示空气质量数据案例,演示如何使用Excel软件的“筛选”功能来快速定位和选取特定数据。接着,详细讲解筛选条件的设置,包括单一条件和多重条件的组合。随后,引入数据汇总的概念,演示如何使用Excel的统计函数进行数据汇总,如求和、平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在讲解过程中,强调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3.巩固练习(10分钟)
为学生提供一份含有空气质量数据的Excel文档,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筛选条件进行数据筛选,并使用统计函数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汇总。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完成练习。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发现和体会,总结数据筛选与汇总的关键步骤和技巧。同时,教师强调数据筛选与汇总在空气质量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一份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