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包括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社会状况;
2.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齐桓公称霸、晋文公称霸等;
3.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诸侯国的分封制、土地私有制、铁器牛耕的出现等;
4.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如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老子提出道家思想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其能够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把握时代特征,认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历史事件,形成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
3.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其客观评价春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形成独立的历史见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史实;
-学生对历史时间线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学生对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结构,如分封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通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通过故事了解历史;
-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但需要引导和培养;
-学生偏好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图表、故事等形式学习历史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复杂关系和背后的政治斗争;
-学生可能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成就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事件来加深理解;
-学生可能对历史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需要通过时间线和重要事件来构建清晰的历史框架。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课程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春秋时期的历史地图、诸侯国争霸形势图、重要历史人物的画像以及相关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3.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以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诸侯争霸的形势图等,明确要求学生预习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事件。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春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孔子在春秋时期有哪些重要思想?”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或在线平台收集学生的预习笔记,监控学生的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要求阅读资料,了解春秋时期的基本情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春秋时期相关的短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如分封制的瓦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诸侯争霸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诸侯争霸的影响。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如让学生撰写关于春秋时期某一重要事件的短文。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书籍和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加深对春秋时期的理解。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