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文件大小:17.2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3.32千字
文档摘要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海陆的变迁”为主题,旨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思维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海陆变迁的实例,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包括自然地理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处理、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发展。学生将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提升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理解,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图的阅读、方位的辨别等。但对于地球表面形态的变迁这一复杂概念,大部分学生可能仅有初步的了解,缺乏系统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自然现象尤其感兴趣。他们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但地理空间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尚待提高。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如通过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文字和逻辑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海陆变迁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因为这一概念涉及复杂的地质过程和长时间尺度。此外,空间思维能力的不足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解地形地貌变化时感到困惑。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地理实践经验,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面临挑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讲解海陆变迁的基本原理和地质证据。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海陆变迁的实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海陆变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海陆变迁的过程和现象。

2.地图教学:通过地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空间关系和海陆变迁的地理意义。

3.实践操作:使用地球仪等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海陆变迁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地球表面动态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变迁过程。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

2.介绍海陆变迁的原因: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

3.通过实例讲解海陆变迁的过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大西洋海底扩张等。

4.讲解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港口位置的选择、沿海城市的规划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一:展示不同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让学生判断哪些是陆地,哪些是海洋。

2.练习二:给出海陆变迁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一: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2.提问二: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根据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地球表面没有海陆变迁,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分享他们的观点。

3.教师总结:总结海陆变迁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海陆变迁的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3.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特征(5分钟)

-海陆变迁的原因(5分钟)

-海陆变迁的过程(5分钟)

-海陆变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学时长共计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