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海燕》教学设计(九下)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223.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海燕》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海燕》

课时数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目标确立依据

1、新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1)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著名的散文诗。文中通过以象征的手法塑造的海燕的艺术形象,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同时,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海燕》之所以被安排在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第一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这个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学习抒情性的语言。

3、学情分析:这是一首散文诗,学生学过《金色花》《荷叶·我的母亲》,对于散文诗有了大致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但是高尔基生活的年代距离今天较为久远,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会有难度。老师要善于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把握海燕的形象,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阅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

2.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分析对比、烘托和比喻、拟人、反复对塑造海燕形象,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3.通过了解背景,感受不同形象的深意,领会“海燕”的精神内涵,把握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散文诗优美的意境,理解“海燕”的艺术形象

教学难点:理清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并结合实际掌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诵读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含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

学生活动

(含学的内容和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

(或备注)

一、情境导入

(3分钟)

(多媒体展示海燕在海上飞翔视频)

教师介绍: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经常会出现在海面上空。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学生描述看到的海燕的形象

初步了解海燕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初步感受海燕勇敢的形象,

二、读“海燕”

(10分钟)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教师配乐深情朗诵课文,带学生进入情境)

2.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并给与指导

1.听完后,请大家说说你刚才脑海中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老师请几个代表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战斗激情。

提示:最后一段是全文高潮,全文最强音,分组朗读后全班合读,以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三、悟“海燕”

(20分钟)

1.思考: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和大海有什么变化?

2.探究: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先后描绘了哪三个画面?在这三个画面中,海燕的表现有什么变化?

3.阅读全文,品析“海燕”形象,并用“我从文中______这句话中读出了一只______的海燕”的句式来描述海燕的形象。

小组讨论后交流:

??“这是一只的海燕”

预设讨论结果(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富有斗志,愈挫愈勇,迎难而上)

4、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塑造海燕的形象,请同学们从文本里找出来,反复诵读,并分析其效果。

学生从文本中划出暴风雨来临之前,乌云和大海变化的句子。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描绘出三个画面及海燕的变化。(第一幅,风卷云集,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即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学生按照老师给的句式描述海燕的形象。

4、学生分享品读成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探究文本中展示的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就是在这三幅画面的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海燕的形象;

作者在塑造海燕形象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学生通过学习品味语言,有助于提升欣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书情性色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颂“海燕”

(12分钟)

1:播放有关时代背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那段历史,感受喷薄欲出的革命热情。

背景链接:20世纪初的俄国,遭受工业危机,大量工人失业,他们与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沙皇统治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