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4年-学年高一体育上学期第1周第1课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体育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第1周第1课,包括篮球基本动作和技巧训练。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篮球基本动作,如投篮、运球等,并结合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深入学习篮球技巧和战术配合。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对篮球运动技巧和策略的感知与理解;增强合作意识,通过团队练习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发展学生坚韧不拔的运动精神和自律性,在篮球运动中学会克服困难;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学习和运用篮球技巧中体验体育美。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通常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篮球运动,具备一定的篮球基础,包括基本的投篮、运球、传接球等动作。然而,这些基础动作往往停留在简单重复的水平,对于篮球技巧的细腻程度、战术意识以及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可能掌握不足。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体育课普遍有较高的兴趣,尤其对篮球这样的团队运动。他们的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篮球技巧有较高的天赋和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体育活动持保守态度。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合作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独立练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新的篮球技巧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技巧掌握不牢固,导致动作不规范;二是战术理解困难,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身体素质限制,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力量、速度或耐力不足而难以完成高难度动作。此外,学生可能在团队协作中遇到沟通不畅、配合不默契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篮球场地、篮球架、篮球、计时器、秒表。
2.课程平台:学校体育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计划和资源。
3.信息化资源:篮球动作教学视频、篮球战术分析PPT。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篮球教学挂图、运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精彩的篮球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视频中哪些动作是你们熟悉的?有哪些动作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3.引导学生思考:篮球运动中,哪些技巧对于提高比赛成绩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投篮技巧讲解:讲解投篮的基本姿势、握球方法、投篮时的用力顺序等。
2.运球技巧讲解:讲解运球的基本动作、脚步移动、运球时的身体协调等。
3.传接球技巧讲解:讲解传接球的基本姿势、手型和传球路线等。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学生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投篮、运球、传接球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巩固练习(15分钟)
1.技巧比赛:组织投篮、运球、传接球比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2.团队配合练习:进行简单的团队配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练习,你们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2.提问:在团队配合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投篮、运球、传接球技巧的重要性。
2.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提高篮球技能。
3.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投篮技巧讲解(5分钟)
-运球技巧讲解(5分钟)
-传接球技巧讲解(5分钟)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学生分组练习(5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3分钟)
-学生展示(2分钟)
4.巩固练习(15分钟)
-技巧比赛(5分钟)
-团队配合练习(10分钟)
5.课堂提问(5分钟)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投篮、运球和传接球的基本技巧,动作规范,能够独立完成这些动作。
2.战术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并初步运用简单的篮球战术,如固定阵型和简单配合,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初步的应用。
3.合作意识:在团队练习和比赛中,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与队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团队的整体表现。
4.身体素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重复的动作练习,提高了身体素质,特别是耐力、速度和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