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5课“冷战”的形成2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3.doc
文件大小:4.49 M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4.02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第15课《冷战的形成》

【课标要求】

高中新课标要求: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同时要求发挥同学的主体性,乐观性与参与性,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育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结合本课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学生了解两极格局建立的缘由、表现和影响的史实,培育学生生疏对抗和敌对没有出路,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同时生疏到战斗是残酷的,我们要宠爱和平。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状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⑴理解“冷战“的概念,分析“冷战“形成的缘由。

⑵了解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

⑶理解“冷战“和“热战“的关系。⑷生疏“冷战”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进展的影响。

2.力量与方法

⑴分析“冷战”的缘由,探究“冷战”和两极格局之间的关系。学会用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的关系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⑵辨证地看待“冷战”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培育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生疏到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而形成的遏制和对抗不符合世界进展的需要,只有和平合作才能实现国家间的共赢。

【教学重点】

“冷战”兴起的缘由

【教学难点】

“冷战”对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进展的影响。

冷战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反法西斯战斗成功70周年的讲话视频导入,可见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那么,二战结束后是否世界就进入了和平局面?下面我们通过二战和战后的亲历者山姆的日记来走进两极格局的形成。

姓名:Sam中文:山姆

国籍:美国诞生:1925年,

职业:军人,主要爱好:记日记

主要经受:

1945年参与二战,解放德国

二战后返回老家富尔顿读大学国际关系专业

1949年大学毕业,

1950年参与朝鲜战斗

1953年退伍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框,了解战后两极为什么对峙?

学生回答1、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将苏联视为称霸障碍

2、苏联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国家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本缘由

4、铁幕演说——拉开序幕

5、雅尔塔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框架

二、什么是“冷战”?冷战的表现是什么?完成表格

学生阅读课本方框内容,争论冷战对抗的缘由。

学生填充表格,教师指出开头的标志和结束的标志,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探究合作。

二、冷战的表现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需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需救济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希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假如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确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

材料二美国应当尽力帮忙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帮忙复兴工作的,必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止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救济。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①杜鲁门主义讲话中所说的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指什么?杜鲁门的目的是什么?

指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武装和苏联。

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与苏联全球对抗

②从马歇尔的演讲分析,他主见美国实施对外救济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掌握西欧

③比较两段材料,分析杜鲁门的讲话与马歇尔的演讲有何异同?

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马歇尔是实行较隐蔽的方式掌握他国。

所以说“马歇尔打算”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探究二综合冷战的表现为什么“冷战”成为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1)雅尔塔体制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两国在世界范围的活动引发了双方冲突,但战斗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2)各国人民饱受战斗之苦,二战后反战运动高涨。

(3)双方拥有核武器,实力均衡,美苏双方都没有打赢直接战斗的把握

三、冷战的影响

组织学生探究三,结合材料说明冷战对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布满了火药味。

——木子《冷战风云》

东部的社会经济进展仍旧落后于西部,两地人的心理隔阂仍未消退。德国的阅历表明,实现政治上的统一已属不易,在经济上融为一体更加困难,但最难的,生怕还是精神和心理层面的统一。长期分裂的历史伤痕仍未愈合,要弥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