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曹刿论战〉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5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1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曹刿论战》

授课人

学校名称

教学对象

九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Shown年级

科目

语文MACROBUTTONAcceptAllChangesShown学科

课时安排

1

一、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完整地记录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文章没有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

二、教学目标及难重点(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和过程:介绍《左传》,导入新课;主要采取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和讨论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基本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以“论战”为中心的叙事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记叙方法;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文言的句式。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主要运用“问题教学法”,按照“学生自主阅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我解决问题——总结——能力迁移”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些基本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写作的详略安排,人物性格特征的概括等内容,学生通过讨论和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解决和落实。通过以对话的形式来朗读,加快了背诵的进程,兴趣浓厚,记忆深刻,教学效果显著。

四、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认读文中字词。

教师准备: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作品背景、作者资料。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录音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析

一、导入课文,介绍背景资料。

二、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四、分析作者行文思路

五、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

六、提高升华:讨论曹刿的性格特征。

七、课堂练习

八、检查背诵并作出评价

九、课堂小结

十、延伸拓展

十一、作业

布置

对《左传》的介绍,引出齐鲁长勺之战,引入新课教学,简介作品及背景。

多媒体显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解决

1、要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思考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

(2)本文结构如何?

2、抽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这篇课文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概括。

1、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如何安排?

2、就人物而言,本文详写了谁?略写了谁?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采用问题组合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

曹刿是什么身份的人?

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指导完成课后习题二

让学生谈谈对“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解。

指导学生按文章结构记忆,背诵课文。

布置背诵内容,用同桌用对话形式进行练习。

多媒体显示小结内容

学场如战场,其实岂只是战争,学习上要想成功也必须讲究“战略战术”,{即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学完本文,对你的学习有怎样的启示?100字左右表达。

课后相关练习

仔细听教师讲授,了解课文的相关背景。

学生大声朗读

朗读课文,按老师要求去做,解决难词难句。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等。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把握文章线索,理清作者行文思路。(1)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人物活动的线索。(2)“齐师伐我曹刿请见”是第一层,略写;曹刿论战,指挥作战,总结胜利原因是第二层,详写。

2、复述故事内容,紧扣曹刿展开。

3、在教师指导下明确:这篇课文关键词语是“论战”。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围绕“论战”记叙长勺之战经过,阐明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1、思考后回答: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

2、思考回答: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3、回答: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迅速默读课文相关部分,思考,最反作综合考虑。

曹刿是一介平民,他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取信于民,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彼竭我盈时,从中表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指挥才能,是个有远谋的人。

翻译题中所给语句。

畅所欲言。

3.背诵课文。

学生按老师要求,相互间进行读及背

学生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