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题库及答案解析试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路,仲由也。季氏使子路为季氏宰,子路辞。孔子曰:“尔何辞?”子路曰:“由闻君子之治国家,有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也,求之于其所能也。于其不能也,又何求?”孔子曰:“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所以得之而已。”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患寡而患不均:寡,少
B.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忧
C.既来之,则安之:来,到来
D.盖均无贫:盖,因为
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治国之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子路认为治理国家应当修文德,这样就能使远方的人归附。
C.孔子认为子路有才能,但不应过分追求。
D.孔子认为,只要人们追求有道,就能得到所追求的东西。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1)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2)既来之,则安之。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请从修辞、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6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小题3】诗歌中的“西湖歌舞”具体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写“西湖歌舞”?(5分)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B.文化自信来源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深刻认同和坚守。
C.文化自信是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和模仿。
D.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
【小题2】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论证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6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5分)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精神生活。有人说:“精神富有比物质富有更重要。”也有人说:“物质基础决定精神生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物质和精神富有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文学常识
1.下列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的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2.下列诗句的作者、作品及出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D.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文言文阅读
1.C
解析:C项中“来”字的解释错误,原文中的“既来之,则安之”中的“来”意为“使……来”,表示使远方的人归附。
2.C
解析:C项中“孔子认为子路有才能,但不应过分追求”的分析错误,原文中孔子并没有批评子路过分追求,而是肯定了子路追求有道的态度。
3.(1)因为平均分配,就没有贫穷;和谐相处,就不必担心人少;安定团结,就没有倾覆。
(2)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二、古诗词鉴赏
【小题1】这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通过“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杭州的山水美景,夸张地表达了西湖的美丽和歌舞的繁华。同时,通过“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反问,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象的无奈和忧虑。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歌舞升平景象,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众的麻木不仁。
【小题3】“西湖歌舞”具体指的是西湖边上的繁华景象,包括歌女舞女们的娱乐活动。诗人写“西湖歌舞”,是为了通过这一现象揭露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众的麻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现代文阅读
【小题1】C
解析:C项中“文化自信是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和模仿”的理解错误,文化自信并不是对外来文化的全盘接受和模仿,而是基于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坚守。
【小题2】文章主要从文化自信的来源、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文化自信对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论证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小题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来源于对自身文化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