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B62
连云港市地方标准
DB3207/T1036—2022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ormpropagationofGladiolus
hybridus
2022-12-20发布2023-01-01实施
连云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7/T1036—2022
唐菖蒲种球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唐菖蒲种球繁育的脱毒籽球培育、土地选择、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分级包装、贮存和生产记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连云港市唐菖蒲种球的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8681-2012百合、马蹄莲、唐菖蒲种球采后处理技术规程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脱毒籽球培育
组培苗的培养
4.1.1外植体选择
选具有原品种特征特性的生长健壮唐菖蒲植株,在4叶~6叶期,选择已经开始伸长生长但仍未出
鞘的花茎,取自下往上第1朵小花以上的幼嫩部分为外植体。
4.1.2外植体消毒
将所选材料截成5cm左右小段,用洗涤剂清洗30s,经流水冲净,用经75%乙醇灭菌30s后,用无
菌水冲洗3次~5次,再用1g/L升汞溶液浸泡8min~10min,期间不断进行摇动,使花茎充分与溶液
混合,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6次,用无菌手术刀切除花茎上下两端2mm外围部分。
4.1.3丛生芽诱导
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成3mm~5mm的小段,分别平放于诱导培养基上(MS+6-BA2.0mg/L+NAA2.0
mg/L+蔗糖30.0g/L+琼脂7.0g/L,pH5.8),每瓶接种4段。将接种好的组培瓶放置于培养室中,于
23℃~25℃,冷光灯照16h/d、光强2000lx的条件下培养,每隔50d~60d更换一次培养基。
4.1.4热处理
1
DB3207/T1036—2022
当丛生芽长至3片~5片叶时,将组培瓶置于人工气候箱中,日间培养温度从30℃开始每天升高
1℃,夜间温度保持30℃不变,至变温光暗培养(日间38℃、10h,夜间30℃、14h)时持续15d~
25d。
4.1.5茎尖脱毒培养
将经过热处理唐菖蒲组培苗放在无菌室内的超净工作台上,在10倍~80倍的解剖镜下,用解剖刀
剥除外部叶片,露出茎尖,用解剖针挑取0.2mm~0.5mm的茎尖接种到茎尖诱导丛生芽培养基(MS+6-
BA2.0mg/L+NAA0.1mg/L+蔗糖30.0g/L+琼脂7.0g/L,pH5.8)上,每瓶接种1段茎尖。将接种好的
组培瓶放置于培养室中,于23℃~25℃、冷光灯照16h/d、光强2000lx的条件下培养。
4.1.6丛生芽继代
由茎尖分化形成的丛生芽长至3cm左右高度,在无菌条件下将组培瓶中的丛生芽取出,分成单个的
小苗,接到继代培养基(MS+6-BA0.5mg/L+NAA0.1mg/L+蔗糖30.0g/L+琼脂7.0g/L,pH5.8)中。
将接种好的组培瓶放置于培养室中,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