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3.220.20
CCSR82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3188—2024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规范
2024-12-31发布2025-03-31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4/T3188—202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1
5工作流程2
6资料收集2
7风险分类3
8分类管理4
参考文献6
I
DB14/T3188—2024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的基本原则、工作流程、资料收集、风险分级、
分类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农村道路
本文件所称农村道路是指行政村辖区范围内除高速公路外供社会车辆通行且具有铺装路面的道路。
3.2风险识别
发现、确定和描述风险的过程。
注1:风险识别包括对风险源、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
注2:风险识别可能涉及历史数据、理论分析、专家意见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注3:也称风险辨识、危险源辨识。
[来源:GB/T23694-2013,定义4.5.1]
3.3风险评估
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已辨识的风险类别进行分
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DB14/T2406-2022,定义3.6]
3.4风险指标
代表风险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
3.5风险分级分类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梳理,根据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严重性,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相
应的分类管理措施,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4基本原则
1
DB14/T3188—2024
4.1客观性原则
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应当客观、准确地反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水平。
4.2及时性原则
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应当根据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动态进行调整。
4.3系统性原则
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应当以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为目的,促进
有关方面相互协调联动,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4.4合理性原则
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应当紧密结合本地农村道路交通特点,科学合理地完善相
关风险指标。
5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资料收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识别、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