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部门管理制度
(试行版)
总则
第一条IE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
径。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技术、节约能
源、节约原材料、降低报废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
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贮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并组织人员去实施。
第四条对新进员工或新的作业方法,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
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和改
进。
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七条组织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负责由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
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评定小组组成,对其作出的评定的结果汇总并配合相关部门执行。
第八条IE部门是在公司高层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公司高层归口统一管理,IE人员具体负责、
基础单位设IE小组,直接负责IE工作的具体工作的实施。
第九条IE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
一、负责SOP工作
1、新品试产前,进行SOP的制作,并在初次试产时跟踪试产效果,确定标准工时;在中试前
修改SOP并跟踪修改后效果;在量产前,完成彩色SOP并发文控中心受控;
2、在量产中,在技术更改、品质要求提升、市场需求变化等情况下,SOP更改工作;
3、线平衡分析,作业改善,新生产方式改变要求使作业工位与内容发生变化,SOP的更改工作;
4、SOP时效过期,回收及更新SOP;
5、建立元器件彩色图库,跟踪新品SOP彩色SOP制作与受控。
6、小组SOP工作,在新生产方式引入后,将会有上百款产品的SOP需制作,并需要跟踪、修
改及彩色SOP更新。
二、异常工时处理
1、异常工时分析,解决异常问题,让生产线迅速恢复生产。IE小组人员必须时常在生产线上。
2、在一段时间的异常单中进行分析,运用ABC原则,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寻
找或制定新的流程制度规定,避免异常重复出现。
三、标准工时的管理
1、新品试产时要确定该产品的标准工时,中试时需调整标准工时并在量产前发布。
2、量产的产品的效率需跟踪其标准工时,时刻测量与更正标准工时。
3、每月需发两份标准工时,一份发行政部与财务做考核,一份发中心PMC、生产部使用,在
每月的月底前发布下月标准工时。
四、人力需求分析
1、每月25日前,根据订单数量,确定TT时间,制定CT时间,合理分析该月人力需求情况。
为下月的生产人力需求作出预测。
2、人力需求包含,需要生产线班次,月上班时间,日上班时间等。
五、产能分析报告
1、每个月底制作一分“产能分析报告”,从产能趋势图中,以便于发现每月生产中的问题,及
在下月需注意、避免某些方面影响重复发生。
2、产能分析报告中,需分析内容:月度异常工时分析、返工工时分析、试产分析、生产线产
能分析、车间产能与前期对比、车间效率分析等。
六、车间现场改善
1、线平衡分析
1.1、线平衡分析,前期数据统计并分析结果,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1.2、解决方案包含制作工装夹具、修改SOP、更改作业方式等方式,以实现提高线平衡,提
高产能。
1.3、跟踪线平衡分析改善后效果,并制定推广计划。
1.4、每个月做一套产品的线平衡分析,显示板与主板各做一套。
2、现场改善
2.1、需在现场长期观察、测量、统计,得到可靠有效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
以此制定解决方案。
2.2、现场改善包含:5s改善、员工作业改善(减轻作业疲劳度)、作业流程工序改善、物流
改善、设施改善等;
2.3、现场改善要求:运用IE各种手法,以求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效率,减轻作业疲劳,省人
力,省作业空间,减少在制品等结果。
2.4、改善效果跟踪与推广:在改善试运行一周到2周后,发出改善验收报告,成功的需要生
产部在一周内推广到全车间。
3、设施规划和生产线布局和layout的改善,以及物流的优化。
4、新技术和设备、工装夹治具的开发,及自动化设备的引进。
七、汇编全厂生产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其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
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八、负责全厂生产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
应用与交流。
九、负责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十、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