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医疗机构内针对发热病人院感防控需关注环节.pptx
文件大小:1.26 MB
总页数:20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6.09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PPT日期:20XX-XX-XX

目录

一贯彻首诊负责制及预检分诊

二加强发热患者的管理

三原则防止

一、贯彻首诊负责制及预检分诊

4

1.贯彻全员培训和首诊医生负责制

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鼠疫发现能力

和上报意识。首诊医生对病例诊断意识

及防控意识直接影响其诊断行为和处理

措施,间接影响对鼠疫患者的发现和督

导,不能第一时间想到并进行筛查,增

长了医-患及患-患接触暴露时间与机会。

尤其针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咳嗽及淋

巴结肿大病人,强调流行病学史和职业

史及暴露史的问询。经典症状患者及时

召集院内专家组会诊,防止误诊和漏诊。

有关科室:发热门诊、急诊科、呼吸科、

淋巴瘤中心等。

5

预检分诊

1.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

管理措施》的规定,根据本机构的服务特性建立对

应的预检分诊制度。

2.医疗机构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卫生行政部

门公布的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

行政部门的规定,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

作。

3.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没有设

置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传染病分诊点。

4.医疗机构在门急诊可通过挂号时问询、征询台征

询和医师接诊时问询等多种方式对患者开展传染病

的预检;在必要时,可建立临时预检点(处)进行

预检。

5.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注意问询患者有

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患者的主诉、病史、症状和

体征等对来诊的患者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6.经预检为需要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应将患

者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步对接诊处采用必

要的消毒措施。

7.医疗机构应设置醒目的识、通告、指导牌等,指导需要隔

离确实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至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或分诊点就

诊。医疗机构不具有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

到具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断。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91—

二、加强发热患者的管理

8

1.患者识别规定

对疑似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发放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患者对的佩戴,

指导患者适时对的实行手卫生。工作人员应对的引导疑似经空气传播疾

病患者到指定的感染疾病科门诊就诊。

2.患者转运规定

(1)患者转运包括从就诊地到临时安顿地,从临时安顿地到集中安顿

地。应制定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院内转运与院外转运的制度与流程。

(2)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转运中防

止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

(3)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在转运途中,病情容许时应戴医

用外科口罩。

9

(4)转运过程中若使用转运车辆,应通风良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

用负压转运车。转运完毕后,应及时对转运车辆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

应遵照WS/T367的规定。

(5)患者确定转运时,应告知接诊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有关部门的工作

人员。

3患者安顿规定

(1)临时安顿地应保证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或安装了带有空气净化消毒

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有手卫生设施,并符WS/T313的规定。

(2)集中安顿地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

染区,三区之间应设置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步启动,无逆流,

不交叉。病室内应设置卫生间。

(3)疑似或确诊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宜安顿在负压病区(房)中。应制

定探视制度。

10

(4)疑似患者应单人间安顿,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

的患者可安顿于同一病室,床间距不不不小于1.2m。

(5)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

限制在隔离病室内。

(6)无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医疗机构,对暂

不能转出的患者,应安顿在通风良好的临时留观病室或

空气隔离病室。

三、原则防止贯彻

12

原则防止重要包括手卫生、隔离、环境清洁消毒、诊断器械/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

安全注射等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资源配置与经费投入,以保障感控原则防止措

施的贯彻;不得以控制成本和支出为由,挤占、削减费用,影响原则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