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医生青年岗位能手发言稿.docx
文件大小:15.4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2.45千字
文档摘要

医生青年岗位能手发言稿

尊敬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人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当中,哪一个字都离不开医务工作者,对他们的呼唤也一直没有停息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怀揣“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肩负防病治病、传播健康的使命,他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因而,尊重医生亟须成为社会共识,只有医生有尊严,生命才有尊严。无影灯下的废寝忘食,柳叶刀尖的精研极虑,灾难一线的大爱无疆,如果世间有奇迹,那一定有医者的创造。

一个好的医务人员必然是身怀一手好医术,才能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价值,得到病患、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而好的技术必然是从漫长岁月中通过长期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总结得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胆大心细,面对病患我们既要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勇当前锋往前冲;又要细心诊断和判断,只有心细的医务人员才会随时掌握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防止主观臆断带来的失误。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南丁格尔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记得有那么多个夜晚,骨科大夫或者妇产科大夫、又或者是外二科大夫以及急诊科大夫忙碌了一整天,但仍然在做急诊手术,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去保证病号的安全,去死亡去赛跑,每次都是大汗淋漓,但是没有听到他们说累,他们觉得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去努力爱护,所以他们珍惜每一个的生命。

在他们那里都有让他们奋斗到凌晨2点,凌晨4点的理由,他们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那份辛苦与责任去保证他们每一个病人的一生平安。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生命更脆弱,需要我们去呵护,患者在你心中占据多少空间,你就在他们心中占有多少的地位!敬业奉献是我们的服务精神。我们要把爱心、温暖以及更多的献给他们,从患者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让生命有尊严,让医生有尊严,呼唤医患双方良性互动、共同努力。自觉弘扬高尚的医德医风,明荣辱、辨是非、扬正气、保本色、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为构建医院美好的明天、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同事:

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入院以来的点点滴滴。

离开校园,步入崭新的岗位,我们都是一个呆萌的迷茫者,不敢说,不敢做,怕说多错多,做多乱多,眼睛就像乱撞的小鹿,渴望着能够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来减少自己的无措感,刚入一个新的环境,在你的双脚不知如何停放的时候,那就跟着老师去接诊病人,去巡视病房;在你的双手不知如何安放的时候,桌上那一沓化验单、凌乱的病历,那就去把它贴好,把它归位;在你的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那就应该安静的坐下来,打开书本认真的去充实它。

当手里的听诊器第一次真正的贴在病人的胸壁上,除了呼吸音,除了心跳声,就再也辨不出其他;只记得病理征词却始终不知如何在具体病人身上检查的双手;只看出病变点却不知如何定位,如何诊断的影像片;只知道异常却不知如何去解释病因的化验单;每次被提问,大多时候却总是在摇头。是的,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记忆就像是金色的,七秒过后,风过无痕。

是自己努力不够,知识不牢,经验不足,是自己的课本没有翻阅得就像前辈的年岁那般具有厚重感。理论是需要实践去打磨的,如此,很是感谢每次查房时,老师的言传身教,耐心指点,没有批评我的错误,没有责怪我的无知,兜里的小本本上满满的记录都是老师的倾囊相授,所以,这份知识谢谢老师的给予。

同样,因为初来乍到,因为不熟练而手忙脚乱,频频出错的时候,很感谢我可爱的同事们的分担与理解,鼓励与信任,谢谢你们给予的这份温暖。越努力,越自信。

虽然有时,年轻的面孔会让病人忽视我们身上的这身白大褂,但是大多数时候,一句“小医生”的称谓,还是可以看出这是对我们的肯定。相信努力,最终会让我们变得像前辈们一样的知识渊博,受人尊敬。

我们除了带着满腔的激情步入岗位,也带着对现如今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医患舆论的深深忧虑。难道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以退为进,只守不攻,就能“曲线救国”吗?我们不懂,我们没经验,也很恐慌。入职四个月零十天,时间很短,但形形色色的人群来来往往,医患矛盾并不偶然,想想曾受教过的伦理道德,医德医风,这身白大褂有使命,有责任,有神圣的光环,同样还有着深深的束缚。

面对病人,除了医生的职责之外,我看到还有老师前辈们的容忍和无奈。当病人几乎跑遍整个医院,却只是在为同一个问题来对比答案;当他们拍案瞪眼,气势汹汹,指桑骂槐;当他们从你的话语里挑三拣四,抠字眼,而无理取闹时,面对如此种种,前辈们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亦或许早已麻木,是的,行医几十载,见惯了生离死别的人生起落,做人如山容万物,做人似水知进退,那种底蕴与胸怀早已与生俱来。

他们一遍遍反复的叮嘱,苦口婆心的劝慰,不厌其烦的解释,这样的耐心与宽容是需要我们去细心琢磨与深入内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