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青年教师成长发言稿(真题17篇) .pdf
文件大小:2.5 M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3.5万字
文档摘要

青年教师成长发言稿

青年教师成长发言稿(通用1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不得不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可

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发言

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教师成长发言稿,仅供参考,希

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年教师成长发言稿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教委教研室的各位领导和在座的老师们信任我给我这次

机会,让我向大家展示自己。今天和大家谈谈我成长路上的三个平台

和四点感悟。

一、成长路上的三个平台

第一个平台:把根须深扎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沃土上

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常常羡慕大师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感叹

于他们臻于化境的教学艺术。但事实上,光彩照人的背后,是汗水,

是心血。名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高度,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根须深深

地扎在数学的大地上。课堂,是老师劳作的田地,只有把根深深地扎

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子才会香甜。所谓根深叶茂也。吴正

宪,潘小明,黄爱华等老师,无不是从一线课堂的长期实践和探索中

走出来的。

一个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公开课,但是最能磨炼人的,则是

日复一日的家常课。因为教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自己所教的学生身

上!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学生身上。回顾自

己所走的15年的数学人生,如果说前5年,是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

只知道教着一本书,不知道为什么教这本书。这个时候,对数学的思

考,仅仅停留在怎么样把一节课上得让学生喜欢的层面上。稍后的一

段时间,开始对数学有了些肤浅的思考,我开始追问:数学能为学生

做些什么?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究竟我所做的

哪些事,是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哪些事情纯粹是在搞应试教育。经

过解剖,我发现,自己的很多教学行为,的确是为了应试,而不是给

孩子们最好的数学养料。发现这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是继续这

样在应试的路上走下去,还是冲破应试教育对数学的束缚,走自己的

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没有屈从于所有指向于自己的重重压力,

用自己的改革,为孩子,送上一阵清风,抗起一片天空。课堂上,我

尽力做到不搞琐碎的提问,不搞枯燥的练习,努力让孩子在课堂张扬

灵动的个性,闪烁创造的火花,响起愉快的笑声。我始终以“让学生

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量善待每一

位学生,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善待学生的每一次“灵光一闪”的

创造与感悟。新课程改革以来,我虽然没有在课改一线,从没有教过

新课程,但是我始终在自己的课堂上贯彻着新课程的一些理念,把生

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学习

数学有用、有趣。我认为数学课堂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幸福栖居的天堂,

一个数学教师只有将根深扎在数学的沃土上,数学的花朵才会开得艳

丽多姿。

第二个平台:读书,让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阅读数学教材,不仅要读你所教学段的教材,

还要读其他学段的。我们小学教师不仅要读小学教材,而且要读初中、

高中教材。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高屋建瓴。要阅读数学史,因为“读

史可以使人明智”,有许多平时我们困惑不解的难题可以在读史的过

程中豁然开朗。要阅读杂书,教数学的,不妨读点文学、读点哲学、

读点美学……做一个“杂家”。我们校长每学期都会向我们推荐一些好

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致加西亚的一封信》、《细节决定成

败》、《假如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出类拔萃》、《优秀是

教出来的》、《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这些书我都读过。读了这些

书一方面可以增强我们的职业素养,另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多一份机智,多一份自如,多一份洒脱。要阅读经典,经典

能帮助我们分辨是非,澄清模糊,领悟真谛。除了读有字之书外,我

们更要读无字之书。要阅读同伴,能够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就是

一种缘分,“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伴是一种资源,更是一座宝库,

我们要学会欣赏,并充分开发、利用。要阅读社会,社会是一部大书,

“留心处处皆学问”,要读懂这部大书,必须抛开浮躁,沉下心来,

处处留心。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有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

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如果说课堂是老师的根,那么,教

学理念则是一个老师的魂。教学理念怎么样形成,一靠实践中提炼而

成,二靠阅读积淀与扬弃。教师的阅读视野,直接决定了其理论高度

与厚度。因此,一个有所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