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演讲稿5篇
【篇一】端午节的习俗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系五彩线……听到这些习俗,
大家猜到我说的是什么节日了吗?对,是端午节。农历五月
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名重午节、五
月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经
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如今,端午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
重视。20xx年5月20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一起,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9月30日,
这个节日又人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时值夏季,正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因此端午
节表达了人民驱邪避恶,以求身心平安的美好愿望。关于端
午节起源的各种传说,更增添了它的文化内涵。无论是纪念
爱国诗人屈原,缅怀吴国大将军伍子胥,还是悼念孝女曹娥
和鉴湖女侠秋瑾,都表现出孝敬长辈、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
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紧密贴合。
其中最广为传颂的当数伟大的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江
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的故
事。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地追随故国的脚步,
他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忧国忧
民的政治理想,以及为理想献身的高尚情操,正是端午文化
的灵魂。
心系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记他。屈原投江后,楚国百
姓争先恐后地划船去拯救,于是才有振奋人心的端午赛龙舟
的民俗;人们将饭团、鸡蛋投入江里,以免江里的鱼鳖伤及
屈原的遗体,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吃粽子的民俗。
我们今天过传统节日,根本意义在于对中华文化精髓的
传承。中华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强劲的历史记忆。尊重历史,
牢记过去,社会才能正道前进。这才是端午节对当今社会真
正的意义所在。因此,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庆祝传统节日
不仅是延续一种风俗习惯,更是对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
承。【篇二】端午节的习俗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
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
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
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
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
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
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
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
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
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
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
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
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xx多年
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
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
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
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
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
—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
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
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
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
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
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
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
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
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
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
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
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
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
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
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
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
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
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