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四首之《送友人》同步课件.pptx
文件大小:2.41 MB
总页数:40 页
更新时间:2025-03-31
总字数:约2.02千字
文档摘要

送友人;;世人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多少深厚友谊,因诗词而长存;;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感情。;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送友人,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这首诗的题材是送别诗,那么体裁是?;;【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河水围绕着城东缓缓流过。;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送友人》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请简要分析。;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孤蓬”这一意象?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别开生面。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中间两联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颈联对仗十分工整。同时,巧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夕阳徐徐而下,似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没有直说内心的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载着友人的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诗人描写了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及嘶鸣的班马等,刻画了动人的送别场景,渲染了气氛,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意。;;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送别诗情感:

1.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

2.对友人的劝勉、鼓励和关心

3.表达胸中的积愤和坦诚心志

4.对离别的豁达

5.既有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劝慰警示之意;;理解性默写

1.《送友人》中写送别地景色的是:

青山郭外斜,白水绕东城。

2.以浮云孤飞,喻游子之心;以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的是: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2.下列对《送友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白水”描绘了色泽明丽的送别场景。

B.借“浮云”“落日”,抒发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C.借写“班马”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不舍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布置作业——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