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目;课标要求;背景;内容;(二)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1.平反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
2.总结历史: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3.“八二宪法”
(1)通过: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2)内容: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3)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②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的总章程。(选必1);二、教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一)教育(选必3)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
2.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3.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发展战略。;(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选必1)
1.法治建设发展
(1)20世纪80年代,完善法律,颁布了1982年宪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20世纪90年代,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各项民主制度的恢复和发展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恢复。
②1982年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开放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②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①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②形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干部
制度;公务员
制度;三、改革开放进程
(一)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进行试点;按照建立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二)推进对外开放
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2.全方位对外开放:相继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3.对外开放的深化
(1)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982年;1997年;(四)货币、税收逐步完善
1.货币: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了货币体系。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必1)
2.税收(选必1)
(1)关税;(2)个人所得税;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1.邓小平理论
(1)主要内容: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2)地位确立:在中共大上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主要内容: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2)地位确立:在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