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MIS题目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MIS题目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营问题,从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系统架构,并对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外,本文还对企业信息系统管理中的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决策支持。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信息系统;云计算;架构设计;安全性;可靠性;风险评估。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系统架构不合理、安全性不足、可靠性不高、风险管理不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系统规划、设计、实施与维护等方面对现代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营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
1.1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1)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数据处理和存储。在这个阶段,信息系统的发展受到了硬件技术的限制,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都十分有限。例如,IBM在1956年推出的第一个商用计算机——IBM701,其存储容量仅为4KB,远远不能满足复杂信息处理的需要。尽管如此,这一阶段的信息系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信息系统进入了数据库时代。这一时期,关系型数据库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使得企业能够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例如,IBM在1964年推出的System/360系列计算机,其存储容量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字节,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许多大型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1963年建立的第一个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
(3)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兴起,信息系统的发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这一时期,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内部数据处理,而是开始向外部网络扩展,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例如,微软在1985年推出的Windows操作系统,使得个人计算机的用户界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信息系统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企业能够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方式与全球客户进行实时沟通,进一步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发展。据统计,截至199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亿,这一数字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数十倍。
1.2信息系统的定义与特征
(1)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使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通信设备来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分析信息,以支持组织的决策过程和管理活动。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信息系统是指“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和传输数据的任何系统,它由硬件、软件、数据、过程和人员组成”。这个定义强调了信息系统的多维度特性,它不仅仅是技术的集合,还包括了数据、流程和人的相互作用。
(2)信息系统的特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首先,信息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这些目标和任务通常是服务于组织的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例如,一个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旨在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而一个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则侧重于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其次,信息系统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这些技术是信息系统运作的基础。此外,信息系统通常具有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自动执行数据处理任务,减轻人工负担。
(3)信息系统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动态性和适应性。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信息系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以保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这种动态性体现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过程中。例如,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使得信息系统可以更加灵活地扩展和调整资源,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信息系统的适应性也体现在其对不同行业和规模的组织的通用性,一个设计良好的信息系统可以适应多种业务流程和操作模式。此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其特征之一,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信息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1.3信息系统的类型与分类
(1)信息系统的类型与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首先,根据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可以分为企业信息系统、政府信息系统、教育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等。在企业信息系统领域,最常见的类型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人力资源管理(HRM)系统。以ERP系统为例,根据Gartner的调查,全球ERP市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