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让AI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
张军林
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是大写的AI,中文“爱”的拼音是ai,我们希望AI的进步能伴随爱的脚步。
我想从数字化认识、数字化意愿、数字化意志三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教师数字化意识的养成。
数字化认识:要速度更要温度
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其中五大素养维度的第一维度就是教师数字化意识。
在互联网时代,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我从不担心教师会下岗,因为我相信教育的本原——
情感与爱是不可替代的。
美国“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
惊?”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教育做的是“人”的工作,比其他行业都要更加复杂。教育信息化可以辅助、
助推教育现代化,但最终教育现代化一定是人的现代化。我们始终觉得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要更加关注教育的本原。技术人员强调最多的是“互联网+教育”,而我更注重“教育+互联网”。因此,
在这两者之间我们要找到平衡。
2023年,学校开展了一项小小的实验——引入电子奖状,这项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工
作效率:原本需要三位教师在两天时间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半小时即可全部分发给学生和家长。
但我们的家长说:“校长,电子奖状是很方便,但我们的孩子没有仪式感、光荣感。孩子们还是希望
捧着纸质奖状,站在教室的前面,让老师拍张照,让其他同学为他鼓鼓掌。”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
动,有的时候我们要“速度”,但更要“温度”。同样,现在网络很发达,很多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手段
与家长沟通,但我们更希望教师能跟家长、孩子面对面地交流。
注:本文作者为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
2
卷首语
数字化意愿:从心动走向行动
很多学校都花费大量的精力建设了管理系统,开发了小程序,但使用效果不佳,甚至有部分教
师尤其是老教师非常焦虑。如何增强教师的数字化意愿,激发教师应用数字化新科技的内驱力,
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老师不想用,而是软件不好用。”能够减轻师生、家长负担的应用程
序,一定是受欢迎的,而且教师还会主动要求学校开发、引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满活力的课堂、有趣的学习素材、欢笑着的孩子们,会让所有教师享
受其中。三年前,学校教师主动提出,让虚拟现实(VR)技术进入课堂,把博物馆搬进教室。“5G+
VR”这些新颖的课堂吸引着更多的教师行动起来,尝试结合数字化工具,设计更有趣的课堂形式。
批阅作文会占用语文教师极大的精力,在教师们的要求下,我们开发了AI作文册。通过AI系
统,教师可以快速获取学生作文的评分和反馈,同时该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写作思路,提供一篇优
秀的范文,配备相关的古诗词、好词好句和成语。这就像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一位专业语文助教,进
行一对一辅导。具象化的数字技术能力,让教师对提升数字素养也逐渐产生兴趣,开始期待更有
效的多样化信息技术工具。
最近学校还开发上线了“学生相册”应用程序。班主任在为学生拍完照片之后,只需要一键上
传,照片就能够被高效精准地通过人脸识别和分发技术,呈现在家长的手机里,成为一份珍贵的记
忆,六年后就成为孩子专属的毕业纪念册。
数字化意志:要坚定也要坚持
互联网时代,创新非常重要,但合作和坚持更加重要。我们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
到底。
更难能可贵的是,数字化意识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传承。学校在1998年就成为教育部首批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老校长杨一青尽管已经82岁高龄,仍然活跃在教育一线。前辈们营造
的优秀氛围,指引着年轻人创造更多的辉煌。一代代的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赛、网络同步
课堂等比赛活动中,斩获了多个大奖。同时学校的信息化案例还入选了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这种追求数字化能力提升的想法已经根植在我们的思想里,融
入在我们的工作氛围里,成为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教育+互联网”的旅程充满了荆棘和挑战。对中小学教师来讲,技术的难度是不低的。我们
希望,让技术的进步伴随爱的脚步。AI与爱携手共进,为每一个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