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友邦惊诧”论(原版)》测试题带答案.pdf
文件大小:105.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4-01
总字数:约2.73千字
文档摘要

《“友邦惊诧”论(原版)》测试题带答案

1.《“友邦惊诧”论》的作者是?

A.巴金

B.茅盾

C.鲁迅

D.老

答案:C

2.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答案:D

3.《“友邦惊诧”论》中,“友邦”指的是?

A.与中国友好的国家

B.帝国主义国家

C.国民党政府

D.国际联盟

答案:B

4.下列对“惊诧”一词解释正确的是?

A.十分惊奇

B.万分惊恐

C.故作姿态的惊讶

D.非常害怕

答案:C

5.“国联”在《“友邦惊诧”论》中与哪个国家关系密切?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答案:B

6.下列哪句话不是出自《“友邦惊诧”论》?

A.好个“友邦人士”!

B.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C.闭塞眼睛捉麻雀。

D.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答案:C

7.鲁迅在《“友邦惊诧”论》中主要批驳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国家

B.国民党反动派

C.爱国学生

D.国际联盟

答案:B

8.下列哪个成语不是用来形容《“友邦惊诧”论》中“友邦”的?

A.狼狈为奸

B.助纣为虐

C.同仇敌忾

D.为虎作伥

答案:C

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斑斓(lán)

B.湮没(yīn)

C.惊诧(chà)

D.攒击(zǎn)

答案:B(应读yān)

10.下列字形有误的是?

A.束手无策

B.杀戮

C.敷衍塞责

D.诬谄

答案:D(应为“诬陷”)

1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

A.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B.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

C.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答案:B

12.下列关联词语填入句子中最恰当的是?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但……

句子:略有知觉的人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日本占领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

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____正和日本是一伙。

答案:C

13.下列对《“友邦惊诧”论》文体判断正确的是?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小说

答案:C(驳论文)

14.下列哪一项不是《“友邦惊诧”论》中提到的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罪名?

A.捣毁机关

B.阻断交通

C.殴伤中委

D.袭击友邦

答案:D

15.下列对“国将不国”中两个“国”字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个“国”指国家,第二个“国”指像国家

B.两个“国”都指国家

C.第一个“国”指像国家,第二个“国”指国家

D.两个“国”都指像国家

答案:A

1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是?

A.文章揭露了帝国主义的奴才嘴脸。

B.文章痛斥了国民党反动派对爱国学生运动的谰言。

C.文章赞扬了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镇压。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

答案:C

17.下列哪个句子中的引号表示讽刺否定?

A.“闭塞眼睛捉麻雀”

B.“国民诗人”

C.“猪猡”

D.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

答案:D

18.下列对文章论证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驳论

答案:D

19.下列哪项不是文章反驳对方论点采用的方法?

A.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假性

B.揭露对方论点的荒谬性

C.直接驳斥对方论点

D.通过对比加强论证力度

答案:A(文章主要是直接驳斥对方论点,并未明确指出对方论据的虚假性)

20.下列对“友邦人士”加引号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讽刺否定

D.表示强调

答案:C

21.下列哪项不是《“友邦惊诧”论》中提到的国民党政府的行为?

A.通电各地军政当局

B.诬陷学生

C.积极抗日

D.镇压学生运动

答案:C

22.下列对文章结构理解正确的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答案:A(文章先总